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崇明东滩 遍插茱萸(插画) 写给孩子们的歌 怎样记住金茂芳奶奶 松阳茶诗读不尽 又收到一张请柬 《绝妙好词》妙在何处
第12版:夜光杯 2023-10-23

又收到一张请柬

阚宁辉

中秋国庆长假刚过,刘永翔教授发来一条微信,是刘师为华东师大古籍所40周年庆所拟的请柬。开首是:“岁登四十,世称不惑之龄;功在千秋,人励弥坚之志。今兹乃本所建成四秩之年,际此辰良,喜吾业盛:出书则缥缃充栋,育才则桃李盈庭。”

这张骈文请柬与30周年所庆出自刘师手笔的请柬一样,对工语切、饱含深情。写到建所的三位老人时云:“入海思源,兴家念祖。首勋何属,三老无惭。二贤则金已写容,一老则玉犹韫椟。”“三老”,指的是古籍所创所时期的著名学者徐震堮、程俊英、周子美三位先生。徐、程二先生分别担任第一任正、副所长。古籍所30周年所庆时,曾为“两贤”举办了铜像揭幕仪式。此次40周年所庆,主事者特择子美先生逝世25周年祭日举办活动,并筹办“子美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具见饮水思源、不忘初祖之心。请柬这样描述子美先生:“吾所吴兴周子美延年先生,书海藏身,名场晦迹。熟精流略,曾典嘉业堂之珍藏;乐育生徒,继掌圣约翰之教席。搜乡邦之文献,播才彦之辞章。自入吾庠,益深其学。英才培植,委以传灯;善本选遴,仗其识路。”写出了子美先生淡泊的性格、学术的追求和他对古籍整理的默默贡献。

捧读之下,作为古籍所的毕业生和子美先生的弟子,回念师恩,我一时百感交集。

一直觉得自己是华东师大古籍所历届研究生中少有的幸运儿。1986年春,我21岁,接到古籍所硕士研究生的复试通知,从合肥赶到上海,走进梦寐以求的华东师大。住进师大招待所,同舍还有两位参加数学系复试的同学,我们一起去校园里走了一圈,丽娃河、夏雨岛、丽虹桥的风光令人无限向往,大家都下定决心要闯过复试这一关。

参加复试时,因子美先生年事已高,委托助手严佐之教授主持面试,试毕,严师问我平时有没有兴趣爱好,我斗胆说喜欢写旧体诗词。严师说:“那就拿几首来看看。”我至今还记得,回到招待所后,就凭记忆抄写了几首,去古籍所请办公室转呈严师。这大概称得上是事后的“行卷”吧。几个月后,我和那两位数学系同学都如愿以偿。回想这段经历,少日轻狂、少作荒唐如我者,竟能被古籍所录取,真是幸运至极!自此便幸运地入了子美先生的门下。

子美师为我指定《吴兔床研究》作为毕业论文。1989年举行硕士论文答辩。答辩前,严老师指导我修改论文,不厌其烦,使我获益实多。主持答辩的是82岁高龄的潘景郑先生,子美师时已93岁,精神矍铄,也亲临现场。我完成论文概要陈述后,潘先生以亲切的口吻说:“阚同学是周先生的关门弟子啊!”我到门外静候结果,严师走出来通知我:“宁辉,你的论文通过了!”子美师和潘景郑先生是版本目录学界的耆宿,对我这个孙子辈的后学小子而言,能在初窥门径时得到两位的接纳和提携,这份“久沾夏雨,曾坐春风”的幸运和机缘,足令我感念一生。

这份幸运和机缘,在我毕业后还一直绵延不断。古籍所首届毕业生中,刘永翔、严佐之、朱杰人、李伟国、吴格先生等已经在国内古籍整理或古籍出版领域卓然名家,20多年来,我有幸见证由他们主持的一个又一个重要学术成果的问世。近日,所长方笑一教授告诉我,40年间,华东师大古籍所先后培养了200多位硕博士,其中许多人都是国内高校、学术机构和出版社的中坚力量。“际此辰良,喜吾业盛:出书则缥缃充栋,育才则桃李盈庭”,面对这样一番令人欢欣鼓舞的壮景伟观,我不揣谫陋,喜集前人诗句为贺:

大道若康庄(明何吾驺),好与风骚搜累代(清查慎行);

老怀如子美(宋王十朋),遂令星斗满中原(明欧大任)。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