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智”助餐 敬老爱老 从“心”开始 就餐喜欢就近 价格盼更实惠
第2版:上海新闻 2023-10-23
申城社区老年助餐服务现状调查:总体水平得分90.03

就餐喜欢就近 价格盼更实惠

新民图表 叶聆 制图

今天是重阳节。上海是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为了让老年人安享“舌尖上的幸福晚年”,上海持续推进“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建设,截至2022年底,已建成1608家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今年更是首次将建设社区长者食堂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明确“新增40个社区长者食堂”。

社区助餐服务是否满足老年人的用餐需求?对此,10月,上海市质协用户评价中心在全市开展了社区老年助餐服务现状调查,并于今日发布调查报告。

用餐需求出发

六个维度评价

本次调查对象为最近2个月中接受过社区老年助餐服务的本市常住60周岁以上老年人,采用拦截面访开展,实际回收有效样本共计2469份。调查从老年人用餐需求角度出发,分别从环境设施、食品安全、人员服务、菜品质量、价格、送餐服务六个方面衡量社区老年助餐服务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本市社区老年助餐服务的总体水平得分为90.03,其中,市区社区老年助餐服务水平得分为87.58,低于郊区社区老年助餐服务水平(92.56)。从6个维度看,送餐服务(96.89)、食品安全(96.31)和人员服务(90.47)得分较高,价格(85.40)、环境设施(86.47)和菜品质量(87.01)得分相对较低。

除食品安全之外,郊区其余五方面得分均高于市区,其中对价格的评价差异最大,相差10.36。

送餐评价最高

设施可更适老

在各维度中,送餐服务评价最高,食品安全和人员服务的评价也都超过90,相对较高。

在环境设施方面,监督信息公示(95.89)、餐具清洁卫生(90.19)评价结果较高,步行距离(74.66)得分较低。10分钟以内步行距离的设施占比,市区和郊区均在55%左右,但市区步行15分钟以上的占19.0%,郊区仅占6.2%。

在适老化服务设施方面,74.4%的受访者认为都挺好,8.2%希望增加或改进洗手池设施,7.7%希望增加或改进防滑脚垫。市区老年人关注防滑脚垫(10.5%)、洗手池(6.2%)和标识清晰(4.3%)的比例较高,郊区老年人关注洗手池(10.3%)、坐厕拉杆(6.7%)和餐具(5.1%)的比例较高。

从饭菜质量来看,郊区得分高于市区,其中饭菜的可选择性差异较小(3.84),保温情况的差异较大(5.00)。

老年人吃饭注重实惠。从价格来看,价格公示(98.28)评价较高,每餐费用(69.57)评价较低。市区10元以内的为1.3%,11—20元的为26.3%,21—30元的为47.5%,31元以上的为24.9%;郊区10元以内的为28.5%,11—20元的为63.1%,21—30元的8%,31元以上的极少。

优化网点布局

加大补贴力度

调查方认为,综合调查发现,助餐点距离远近、助餐价格、饭菜品种、服务主动性是老年人普遍比较关注的几个方面,政府部门需持续优化网点布局、加大扶持补贴力度。

从全市场所设施分布来看,仍存在区域点位分布不均衡、辐射效应不明显的问题,应进一步完善助餐布局服务网,以社区长者食堂为核心,吸纳如社会餐饮企业、照料中心助餐点等场所,为老年助餐服务提供场所和资源,采用场地租赁、引导改造等方式,织密服务设施及资源网。

在资金方面,调查显示,各区对老年人助餐补贴力度各不相同,郊区的力度普遍大于市区,存在不均衡的情况。应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对养老助餐运营主体的补贴,包括对建设初期的场地、设备等的补贴和运营过程中对服务总量的补贴。此外,要继续通过对老年人不同程度的助餐服务补贴,提升老年人使用老年餐桌的积极性。加大力度用政策保障发展,落实助餐服务场所的各项优惠政策,利用好财政资金、福彩公益金、社区发展基金等,推动助餐服务良性发展。

老年人吃饭,价廉物美是最大的吸引力。而社区助餐服务机构也面临破解利润薄、经营难的问题。对此,调查方认为,应精细化控制成本,省去供应链环节,选购价格最合理的食材,严格管控食材损耗,减少冗余浪费;在配送环节,数字化管理平台应根据每日配送地点的变化,实时匹配骑手并调整系统路线,利用算法规划出“最优路线”;加强社会合作,鼓励更多养老机构供餐向社区拓展,引导和支持酒店、医院等驻区单位及社会餐饮企业参与助餐服务,鼓励中央厨房、餐饮企业等通过购买服务、承包经营等合作模式,助力社区老年助餐服务。

此次调查还收集了老年人的意见和建议。不少被调查者提供了可供改进的方向,如“对专设高龄老人就餐区域”“无糖饭菜应有标识”“口味上可更贴近本地口味”“节假日希望照常营业”等。

本报记者 金旻矣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