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涛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10月24日,日本政府以内阁决议的形式任命了驻华、驻美、驻俄等十三国大使,现任驻印尼大使金杉宪治将任驻华大使一职。
日本政府同一天任命驻中、美、俄三大国的大使比较罕见,也引起了舆论的颇多关注。
非“中国通”就任大使
相较于新任的驻美和驻俄大使,新任驻华大使金杉宪治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中国通”。
一般而言,日本在驻华大使的任命上倾向于拔擢外务省“中国班(China School)”出身的外交官。“中国班”出身的外交官在职业生涯初期即被派往中国从事语言学习以及实务锻炼,所积累的人脉为日后在华使领馆担任要职奠定基础。金杉宪治的外交官生涯则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轨迹,他本人长期在驻美使领馆工作,在担任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之后开始涉猎东亚、东南亚相关外交事务,并于2020年就任日本驻印度尼西亚大使。
外界对金杉担任驻华大使的一个普遍担心是,作为一位不通中文、没有在华任职经历的大使能否胜任这一职务。当前中日关系处于改善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一般而言,理性、知华且善于沟通交流的外交官就任大使之职或许更为合适。不过,在目前状况下,那些贴着“中国通”标签的外交官也未必能够扮演润滑剂的作用。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对华政策立场近乎“一张白纸”的金杉宪治似乎可以保持观察。
背后有何政治用意
此次日本大规模更换包括驻华大使在内的多名大使,从程序上来看是正常的人事安排,但在具体人员安排上仍有研判的空间。
此前的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任期已满三年,达到了驻华大使的标准任期。垂秀夫是“中国班”出身的外交官,但是在其任职期间,中日关系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改善。这一方面是因为中日关系本身痼疾重重,短期内难以改善;另一方面也跟垂秀夫本人较为强硬的政治立场和颇具争议的外交言辞有关。
日本政府此次更换驻华大使,应将新任大使本人的履历和政府政策调整的动向结合起来思考。首先,日本政府期望在核污水处理等问题上寻求中国的理解,任命一位没有“中国通”包袱的大使,在日本方面看来似乎更容易打开局面;其次,金杉本人虽然没有在华任职的经历,但在美国、韩国、东南亚地区的经历能够助其快速进入角色,完成转型;最后,伴随中美关系出现缓和的迹象,日本政府也有意缓和对华关系,垂秀夫卸任与金杉就任或许可以助推两国关系缓和。
调整政策才是根本
当然,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如何从本质上取决于高层的判断。
一方面,日本政府任命金杉担任驻华大使从侧面反映出当今“知华派”在日本政界以及外务省内捉襟见肘的窘境。“知华”未必“亲华”,道理虽然不难理解,但是在当前日本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政治氛围下,即便贴上“知华派”的标签也很容易招致异样的眼光。
另一方面,日本对华外交政策的总体设计受美国的影响较大,此次任命“美国通”的金杉宪治担任驻华大使,或许也是美国对日政策影响力的体现。
不过,日本对华政策的调整往往具有滞后性、僵化性等特征。中美关系缓和未必会给中日关系留足关系改善的机会空间,说到底中日关系的改善有赖于日方作出改善关系的积极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