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强
黄酒以品质论乾坤,亦有“风雅颂”之别,择取又重在民风。上海和苏浙两省多酒之重镇,大至省市,小到县镇,往往还有使人“沉醉不知归路”的非知名品牌。而爱酒者,常有从众心理,极易疏忽这些色香味俱佳之酒。
我去湖州旅游,看到当地特产中有款六年陈的黄酒,酒色较淡,一瓶仅10元,买回一箱,让好酒之友品尝。打开后,香气氤氲,口感相当醇厚。后来才知,这款酒接续“足料足时”的传统,才有如此性价比。这让我想起前些年多次相遇的海盐沈荡黄酒,它的八年足陈小红坛,深得文友喜欢。
酒之美誉历来与文人关系密切。清代袁枚高度评价的金华酒,曾被誉为“晋字金华酒,围棋左传文”四绝之一,虽当年的风光不再,如今硕果仅存的寿生酒,在当地超市仍可买到。那年,我在那儿买回的一甏一瓶,由于保管不当,竟都遭遇不测,甏瓶破碎,紧急置入几个空闲的料酒瓶,其中一瓶送给一位资深文友。谁知,误以为高端料酒,被搁置一边,直到我加以说明,他将信将疑地尝了一口,连声说“好酒”。此酒色金黄、酒香扑鼻,口感极佳,后劲十足。
实际上,苏浙一带沿袭传统,到处都有自产黄酒,好酒恐怕挂一漏万。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以我一孔之见,在嘉兴买得的平湖禾城老酒,或许是加了大枣、枸杞等缘故,酒味淡了不少,说是十年陈老酒,未免有点言过其实。与之相比,苏州的同里红,虽在超市可见,属大路货,倒是比较醇厚的。同里红品种较多,高端酒偏向红色,有“真珠红”之誉,这可追溯到宋朝时,使用红曲酿造黄酒,赢得了“五侯池沼卷东风,酿作真珠滴小红”一说。此说极具诱惑力。
不过,诗情画意同实际生活所见所得相比,我更钟情后者。了解到温州附近农村有自酿红色黄酒习俗,几年前,我驱车500多公里,特地前往温州泰顺,寄住一户畲族民宿。临走前的晚上,我问男主人附近是否有自酿的红色黄酒,他二话不说,把我领到厨房一角,掀开一巨大酒缸盖子(我原以为是水缸),让我俯身闻香。可惜,这缸酒是新酿的,酒香溢出尚待时日。正遗憾时,店主对我说:“我有前两年酿的红色黄酒,送两瓶给你。”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喜出望外,赶忙连声道谢。
泰顺觅得佳酿,离开前才发现,给店主的酒钱又回到了我的房间里。三四年过去了,直到今天,我仍有酒香处“常记溪亭日暮”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