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享运动乐趣 赏田园风光 “从初心之地”赴“转折之城” 提升自己的“气候素养” 支原体肺炎患儿不要盲目用药
第3版:上海新闻 2023-11-12

提升自己的“气候素养”

马丹

天气变冷了,夏天的炎热暂时变成了不远的记忆。然而,科学家们关于地球“发烧”的警告却越走越近。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中心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全球温度再创新高,2023年极可能是有记录以来最热一年。联合国也发出过提醒:现在已经不是全球变暖,而是地球“沸腾”的时代,全球15个气候临界点已有9个被激活,气候危机“灰犀牛”正加速向人类走来。

地球“沸腾”了,还未找到“退烧”的好办法。科学家说,人们总以为全球变暖,只是热得离谱,实际上,地球“沸腾”带来的崩溃是多种多样的。从变暖到“沸腾”,意味着气候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将大幅上升,可能让以往凉爽的地区遭受极端高温,也可能让以往干旱的区域遭遇暴雨等灾害。

就拿暴雨来谈,前几年的郑州,今年暑期的北京、福州、深圳,能量十足的雨出现在了许多城市。雨水无情,带来了财产损失,更带走了人的生命。一场场全球变暖带来的暴雨,让人们对极端天气的“极端”二字有了敬畏,也让人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雨的关系,引发人们思考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灰犀牛”事件。

人们常说“未雨绸缪”,现在看来,应对极端天气,除了未雨绸缪,更要和灾情“极限赛跑”。城市治理者多“往最坏处想,往最好处努力”,不是一件坏事。预防突发事件,更是要摒弃确定性思维,塑造社会系统的韧性,以减缓、吸收、抵抗非常规的突发事件侵扰。每个城市都需要建立起一套应急管理的机制,从预防、准备、响应、恢复等四方面发力,将灾害风险与后果降至最低。

与此同时,当极端

天气变成一种新常态,每个个体都要做好准备,提升自己的“气候素养”。城市治理则要更多一些人情和关爱,提前对公众做好气候变化的科学普及,提前做足灾害避险的温馨提醒,用“绣花针式”的城市管理织出一张细密的城市防护网,才能让城市与人一起共同抵御极端天气变化。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