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宋宁华 通讯员 曹之光)你知道盐是怎么来的吗?你了解中国人制盐的技术演变吗?你知道盐业为什么能成为古代浦东发展的“第一桶金”吗?作为浦东历史博物馆开馆以来的首个跨年大展,昨天,“国脉盐韵鹾海遗珍——中国盐文化文物珍品展”开幕,在这个高“盐”值的展览上,观众将一一找到答案。
步入展厅,观众通过丰富的文物与文献资料可知,中国是世界上开发盐资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5000年的盐业历史长河中,围绕着供应民食军需,支撑国家财政运转,海盐、湖盐(池盐)、井矿盐在盐业生产、盐的运销、盐务管理、盐业税收等各方面,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盐文化”。展览中,观众既能看到早期的制盐陶器,也能看到近代的盐商执照、账籍、盐官验票、奏折、契约档案等,并配合二维码扫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沉浸式感受博大精深的“盐文化”内涵。
本次展览共展出历代盐业文物珍品438件,含国家三级以上文物70多件。展览共分为盐业生产、盐业运销、盐政管理、盐税、上海盐业五大部分。其中,展览重点展示上海盐业悠久的历史,唤醒上海文化基因中的盐业记忆。在上海地区,秦代即有盐业,汉代有盐官,唐代已设盐场,宋元时期达到鼎盛,设立了横浦、浦东两大盐场。历史上,盐业曾经是浦东的“百业之首”,也是朝廷的一大税源。丰富多元的“上海”与“浦东”元素,是这场高“盐”值展览的另一大看点。新场、大团、六灶、盐仓……这些在浦东版图上延续至今的奇特地名,都保留了古代浦东支柱产业的珍贵历史信息——盐业。浦东老地名中有许多“场”“团”“灶”,历史上大多与盐业生产机构有关。本次展览中,一组共6件的民国下砂盐场藏品,见证了昔日浦东盐业繁荣的景象。
本次展览由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文体旅游局)、上海市浦东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镇人民政府指导,浦东新区文物保护管理所主办,浦东历史博物馆承办,将持续到明年1月21日。展览期间,还将配套盐文化专题讲座、专家导览、手工科普课等活动,让观众深入了解“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