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光辉岁月》 本报记者 王凯 摄
杂技演员走红毯 王凯 摄
演艺大世界五岁啦!这个以人民广场为核心的演艺集聚区、全国密度最高的剧场群,迄今为止,已累计演出逾十万场,实实在在为申城市民撑起了演艺之都的一片天。
昨晚,演艺大世界命名五周年主题活动在上海音乐厅、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举行。演艺明星盛装登场,热门音乐剧选段引来粉丝欢呼,街对角上海大世界楼顶“一轮圆月”为夜风中的路人送去温暖的光。
红毯上“争奇斗艳”
正是下班晚高峰,打扮精致的小白领、拎着文创袋的剧迷,从四面八方涌向音乐厅。落日余晖下,演艺明星逐个走上红毯。
上海沪剧院的青年演员穿着旗袍婀娜走来,软糯的唱腔听在阿姨爷叔的耳中是抹不去的乡音记忆,裁剪合身的旗袍看在时尚达人眼中是最复古的时髦;刚完成新国风音乐剧《杨戬》演出的叶麒圣一身酒红色晚礼服营造浓浓氛围感,这部作品以东方故事为基底,探索传统文化在现代审美语境下的呈现;最拉风的当数上海杂技团的亮相,边走边舞空竹,大大提升了红毯的“技能含量”。
此外,林肯爵士乐上海中心、上海轻音乐团、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歌剧院、上海歌舞团的专业演员集体上阵,掀起现场一个又一个小高潮。当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带领上海京剧院演员走上红毯,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演出量“半壁江山”
截至目前,演艺大世界内共有专业剧场26个,各类“演艺新空间”80多个,以全市1/5的剧场数、1/3的座位数,贡献了全市1/2的演出量。
五年来,各剧场不断加强专业性、功能性建设,并逐步形成“听音乐会,到上海音乐厅”,“看音乐剧,到上海文化广场”,“看京昆,到上海天蟾逸夫舞台”等专业口碑。而仙乐斯木偶剧场在突破传统木偶表演同时,融合技术蝶变,让更多好看、好玩的作品通过木偶剧场向世界表达。
而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立足上海演艺未来黄金五年的新发展格局,提出了新时代剧院管理价值理念,推出高层次剧院的全环节管理维度框架。上海兰心大戏院、上海茉莉花剧场等剧场也先后完成修缮改造。
此外,“五岁”的演艺大世界还凭借上海国际音乐剧节、国际戏剧邀请展、国际喜剧节三大国际节展,联动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长三角城市戏剧节等,形成了贯穿全年“3+N”节展模式。
明年初,首届“演艺大世界音乐剧风云榜”也将发布,这也意味着演艺大世界将成为“剧”“节”“赛”“奖”四角俱全的上海文化品牌。
“演艺+”破圈效应
依托丰富的商旅资源优势,演艺大世界还将驻场演出融入旅游景点、商业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形成“演艺+”的破圈效应,加持“演艺新空间”,打造演艺新样板。
亚洲大厦“星空间”的驻场剧目持续火爆。《翻国王棋》以版权输出的方式推向韩国,实现首次国内原创音乐剧的海外版权输出。
机遇中心打造“X-META|奇境穿越元宇宙乐园”,以“风起洛阳·全感VR”为代表的新业态演艺产品受到广泛关注,被上海市文旅局列为上海文旅元宇宙示范001号项目,还被国家文旅部评为首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
拥有106年历史的上海大世界,自今年3月份转型以来,已举行4568场演出,接待超过83万观众,成为融合22个小剧场、酒吧、餐厅、咖啡馆等业态的“演艺消费集聚区”。
这一系列演艺新业态、文旅融合项目,让演艺大世界真正成为有剧可看、有物可购、有景可赏、有友可聚的活力艺街区。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