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8日 星期日
糖尿病并发症风险高  筛查复诊不可少 肺癌有两个80%早筛早诊早治刻不容缓 分型分病程精准治疗策略为乳腺癌患者带来福音 构建规范化诊疗  和偏头痛说拜拜
第14版:康健园 2023-11-22

构建规范化诊疗 和偏头痛说拜拜

魏立 图IC

扫码看短视频

偏头痛是一种高患病率、高疾病负担、高度失能性的神经系统疾病。由于偏头痛病因复杂,诊断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长期以来规范化诊断和治疗仍有诸多“缺口”。日前,“头痛学科建设与发展”圆桌论坛围绕原发性偏头痛的防控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并为全面构建多层次、规范化诊疗服务网络,为患者提供专业、高质量医疗服务建言献策。

原发性偏头痛诊治现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李焰生教授介绍,偏头痛是不明原因的常见而复杂的头痛疾病,通常表现为一侧头部的搏动性疼痛,但也可能影响头部的两侧。这种疼痛通常伴随恶心、呕吐以及对光和声音的过敏。偏头痛发作可能持续数小时甚至数日,并可能因身体活动而加剧。

偏头痛的确切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显示它可能与大脑化学物质的变化、神经系统的异常以及遗传因素有关。常见诱因包括生活节律改变、压力超负荷、摄入某些食物和饮料、睡眠模式改变、人体激素变化以及环境因素如天气变化或强烈光线。

诊断偏头痛尚缺乏客观指标或影像学检查依据,通常基于主诉、病史和症状。医生可能会询问头痛的形态、持续时间和频率,以及任何相关的症状。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推荐进行头部影像学检查,如MRI或CT扫描,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头痛的原因。

虽然偏头痛目前无法治愈,但有多种方法可以管理症状并减少发作频率和程度。通常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策略。药物主要有非处方止痛药如布洛芬和阿司匹林,以及曲普坦类处方药,用于控制疼痛和其他症状。在长期与偏头痛的抗衡中,很多患者自行摸索并积累了服用止痛药的经验。对此,李焰生教授特别强调生活规律在防治偏头痛过程中的重要性,特别是青少年患者切莫忽视。他建议,养成规律的睡眠模式,避免熬夜和过劳,少紧张少焦虑,这些非药物治疗策略对减少疾病发作非常有效。

如果偏头痛频繁发作,就应该用药预防治疗。全球首个且唯一具有快速溶解口腔崩解片剂型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拮抗剂,可同时用于偏头痛急性期治疗和预防治疗,去年进博会首展后迅速落地海南博鳌乐城和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地区,打破了国内过往无特异性偏头痛治疗和预防药物的局面。另外,全球首个且唯一治疗急性偏头痛的鼻喷剂型CGRP受体拮抗剂,也将帮助更多患者避免因胃肠道吸收而导致的不良反应和首过代谢效应,更好地满足患者对创新药物及治疗方案的多元化需求。创新药进入临床运用尚需一段时间,根据目前的临床研究数据,一般情况下,经过两三个月的治疗,药物疗效良好,发作频率减少、程度减轻,维持6个月~12个月可逐渐停药。

开拓全病程管理生态圈

未来,随着创新药物的引入,临床医生将拥有新的疾病治疗与管理手段。与之相对应的,头痛中心和头痛门诊也要加速建立起来,以形成多层次、规范化服务网络,帮助偏头痛患者实现就近求医问药,享受高质量规范的诊疗服务。李焰生教授正在牵头成立“长三角智慧医疗联盟—头痛联盟体系”,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长三角地区的头痛患者规范化诊疗、疾病管理、专科医师培养的智慧化平台。联盟将集多方之力,依托长三角地区强大的医疗网络,把区域中的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机构等更广阔区域延伸,形成学术共同体,推动头痛诊疗同质化建设,让健康福祉惠及偏头痛患者。

截至目前,我国已初步构建“诊、随、研、传、帮、带”六位一体的地图式头痛防控基地,形成了以“头痛专家委员会—头痛中心—头痛门诊”为架构的三级头痛防控网络,已在全国22个省市多家医院建立了头痛中心和头痛门诊,以全面提升中国头痛的诊疗效率。

偏头痛是一种复杂的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虽然目前无法治愈,但通过综合的治疗方法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有效地管理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如果经常经历偏头痛,要尽早寻求专业医疗指导和帮助。魏立 图IC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