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8日 星期一
加沙喋血月余  城市攻坚战代价惨烈
第15版:新民环球 2023-12-07
以色列大举强攻遭遇抵抗 哈马斯占据“主场”今非昔比

加沙喋血月余 城市攻坚战代价惨烈

以军地面部队在加沙地带进行军事行动

加沙南部民众查看被炸毁的房屋 新华社发

以军士兵在加沙恢复与哈马斯的战斗

文/邰丰顺

经历短暂停火后,巴以冲突烽火再起,本轮冲突已造成数万平民死难,其中包括大量妇女儿童,无辜生命的离世令人心痛。

此轮巴以冲突规模、伤亡人数、外溢影响等都超过以往。在各方力量博弈之下,中东地区格局面临复杂变化。凭以色列军力之强悍,美国援助之众多,加沙巷战持续月余却还未结束,城市攻坚战之难由此可见一斑。

通过对加沙交战双方战术的复盘,我们对现代战争条件下城市攻坚战的残酷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有了进一步认识。

加沙激战复盘

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针对以色列发动了“阿克萨洪水”行动,从海、陆、空三方面对以色列占领区发动突然袭击。在大约20分钟内,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射了数千枚火箭弹,造成大量以色列人员伤亡。以色列国防部承认被俘的军民数量“史无前例”,全国宣布进入“战争状态”。

随后,以军迅速出动战机对加沙地带的哈马斯目标进行大规模空袭。10月23日,以军小规模的侦察部队以及特种部队开始对加沙进行渗透。从10月25日开始,以军成建制的装甲部队推倒隔离墙,打开缺口正式发动针对哈马斯武装的地面进攻。

开战伊始,以色列军队在加沙地带的地面行动,几乎复刻了2008年12月27日至2009年1月18日“铸铅行动”的方案。以军以三个主力旅,从加沙地带北部、东北部及加沙城东南方向突入哈马斯控制区,迅速切断了加沙地带南北之间的联系。

从地理上看,加沙地带可以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中部为农业区,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南部地区靠近埃及拉法口岸,难民营聚集,也是哈马斯的后方基地。北部的加沙城人口稠密,是哈马斯发射火箭弹的主要据点。

对以军来说,分割包围加沙北部,就等于切断了哈马斯主要军事力量的联系。而在具体的推进战斗中,以军采用分割包围的行动策略。10月27日地面行动开始后,以军首先控制了贯穿加沙地带南北的萨拉丁公路,包围公路最北端的城市拜特哈农。以军从东、北、南三个方向进入拜特哈农城郊,和武装分子展开楼宇争夺战。拜特哈农被分割包围后,加沙城以北唯一的防线是贾巴利亚。与“铸铅行动”稍有不同的是,这次以军不仅从东部陆路进攻贾巴利亚,还通过海军配合,从西部沿岸发起攻击,策应东部陆上行动。

11月4日,以军称已占领并摧毁了设在贾巴利亚的哈马斯情报总部,从北侧实现对加沙城的合围。不过,分割包围只是以军行动的第一步。控制交通要道和城镇外围后,以军还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清理该地区的反抗力量。而在城市攻坚的地面行动之前,以军用装甲推土机先推出一个沙墙,构建起一个临时进攻出发阵地,为集结在此准备进攻的部队提供一定的防御,也能阻挡哈马斯的抵近目视侦察。随后以军的主战坦克、重型装甲车、装甲推土机完成编组,在空中支援、炮火掩护下,对哈马斯武装坚守的地区进行不下车的迫近攻击。在攻击奏效后,再由车载步兵对占领区域进行进一步清扫。

与此相对的是,哈马斯武装首次成体系地出动了无人机作为侦察校射装备,引导己方数量有限的火炮对土堆内的以军出发阵地展开炮击,并且还使用自杀式卡车主动向以军集结阵地发起进攻。这显著打乱了以军的作战节奏,并削弱了以军的士气。

而当以军的装甲分队突入城内时,突然发现此次遭遇到的是在装备、训练和战法上都今非昔比的哈马斯武装。这些武装人员以3人左右的小组为作战单位,通过加沙密布的地道,从以军侧后方发动突然袭击。可以看出哈马斯的战术是采用地道战配合“麻雀战”、坑道战的结合,主动寻找歼灭小股以军及装甲车辆的机会。直到12月1日,活跃在北部的哈马斯武装依然在用火箭弹攻击邻近的以色列城镇。

四步攻坚战术

此次加沙北部大规模城市攻坚战与1999年底至次年2月在格罗兹尼爆发的巷战颇有相似之处。

俄军对当时的车臣叛军武装采取的进攻战术可以概括为:第一,拔掉支点,形成合围。三个作战集团分别在格罗兹尼四周展开行动形成合围,使其成为一座真正的孤城;

第二,空地一体,精确打击。俄军发挥制空权和远程火力优势,发射精确制导弹药,对车臣武装的主要目标实施“点穴”式打击,使叛军失去指挥和控制能力;

第三,火力覆盖,立体攻防。进入城市清剿前,各兵种展开多层次打击。机械化步兵和坦克分队对建筑物底层和地下通道进行射击,步战车对中部射击,高射炮对顶部射击,有效摧毁了对方的防御体系。

第四,反复清剿,不留隐患。针对城市作战中武装分子容易藏匿的特点,俄军在攻占一个街区后,专门编成清剿组,实行反复拉网式清剿,重点对可能藏匿的地下通道、隐蔽角落、楼房等部位进行反复搜查,彻底解决了一个区域后再逐步向前发展。

而车臣叛军武装的应对战术,则是先隐蔽起来,寻找机会从暗处射杀俄军官兵。尽管俄军采取了反狙击措施,但由于俄军在明处,叛军武装在暗处,车臣叛军仍给俄军造成了重大伤亡。最终,俄军在付出1000余人阵亡、2600余人受伤的代价后,取得了歼敌1万余人的胜利,并完成对格罗兹尼的控制。

由此可见,本次以军对加沙北部的进攻与当年俄军的思路有所类似,都是火力覆盖、快速穿插、分割包围、攻坚占领、持续清剿后再向前发展。但在战术实施过程中,以军步兵只有当“梅卡瓦”主战坦克抵近攻击后,才从“雌虎”步兵战车上下来,对目标发动清剿进攻。这样看起来似乎提升进攻效率并减少人员伤亡,但从网上视频可以看到,哈马斯武装人员多次抵近以军下车位置,突然发起攻击。甚至还有哈马斯人员直接在以军坦克和步兵战车防护薄弱处安装炸弹,并在退到安全距离后引爆。可见,以军目前控制的区域还存在相当数量的哈马斯武装人员,他们依然能够不断在以军背后发动袭击,阻滞其向加沙南部推进。

总体而言,此番以军和哈马斯在加沙地带的城市攻防战,仍是一种典型的非对称作战。以军虽然占有兵力装备上的绝对优势,但加沙地带密集的建筑物可以为哈马斯武装人员提供“主场优势”——这些建筑群既是哈马斯武装人员的隐蔽物,在被摧毁后又成为防御以军进攻的阵地。此外,加沙地底下错综复杂的地道也是哈马斯的藏身之地和进攻发起阵地。即使外界援助通道被以军阻隔,哈马斯面临补给不足和缺医少药的困境,但抵抗意志依旧高涨。

受制于加沙地带的残垣断壁,以军的通信与传感受到限制,严重影响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搜集的效能。不断增加的伤亡数字又影响到以军的作战士气,士兵不敢贸然离开“雌虎”步兵战车和“阿奇扎里特”重型装甲输送车等装备。而缺少步兵保护的坦克,又极易成为哈马斯火箭筒和炸弹的攻击目标。

城市巷战启示

抛开巴以冲突本身,单就一场城市巷战而言,军事专家认为,在现代战争中,各国军队可以构建由地面突击分队、空中无人侦察力量和室内潜入侦察力量构成的城市联合进攻体系,对建筑物内部空间和暗藏火力点实施内外一体的全方位立体侦察,并引导地面突击分队或空中其他支援力量对敌目标实施“点穴”式精确清除。

在具体行动中,军事专家认为,某场城市巷战的攻击方在空中可以布置长航时侦察打击一体无人机,一旦查明暗藏的火力点,立刻发射精确制导导弹,确保突入城市的装甲车辆和人员的安全,构筑起对攻击方单向“透明”的战场。同时,进攻方的陆军步兵部队,则可编配空中和爬行无人作战装备(如机器狗),构建模块化火力突击分队,对依托相对独立的枢纽中心或者大型建筑物防御的敌人实施清剿作战,夺控重要枢纽中心和大型建筑物,以待后续发展。

从总体上来看,城市攻坚战不仅对城市毁坏严重,更对双方作战人员造成严重的消耗,平民的伤亡也在所难免,对于攻守双方来说代价不可谓不高昂。由此,不妨回顾一下中国《孙子兵法》中指出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军事行动的最高境界,并非仅仅依靠军事优势与科技霸权就能实现。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