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8日 星期一
松阁初雪  (中国画) 忆张先衡 琴痴 我的梦想 上海人的信鸽 二哥轶事
第12版:夜光杯 2023-12-28

忆张先衡

胡雪扬

父亲胡伟民借调到上海青年话剧团排的第一个戏是《神州风雷》(编剧赵环),张先衡叔叔演周恩来。第一次见张叔叔是在“青话”跑码头所在地镇江某招待所,先衡叔叔卸了妆完全没有舞台上周总理捭阖纵横气宇轩昂的那范儿,很朴实很亲和,不像个演员。再后来我和父亲住在“青话”宿舍,每天早晨总能看见一个四十岁出头的健壮男子穿着紧身背心和短裤围着“青话”的大花园快跑。这就是张先衡,他没把我当小孩子,说,你爸要我演《再见了!巴黎》松潘草原上的小伙子,我每天不来“青话”园里锻炼健身,晚上去剧场演出,怎能如小伙子般身轻如燕?《再见了!巴黎》是胡伟民1980年代最好的作品。

父亲后来还搞了个观众360度围看的中心舞台实验演出《母亲的歌》,张先衡也参演了。虽然当时我不懂表演,但还是发现张先衡的表演风格非常特别。张先衡不是那种声如洪钟高大魁伟的舞台剧演员,他的嗓音甚至有点嘶哑,这个戏里张先衡的很多台词,不见得都能听清楚,但观众还是感觉到了,懂了。是啊,生活中我们也不是每一句话非得要听清楚,才能领会的呀,人跟人之间很多时候是“言犹未尽、眉目传情、心领神会”的。这个戏中的张先衡在舞台上“窃窃私语”,我认为是发挥了他的“优势”和对导演的“理解”。这让我想起另一个大卡演员张伐,我父亲和我说,张伐1940年代演文明戏也常常是贴耳与人交流,用动作用情绪感化俘获观众的。

张先衡的感情生活非常端直,我记得在青话艺术室聊天,他说在外拍电影,凡是有女眷进屋说事,他都会坚持把门开着,不生事。1992年我应邀上海电视台拍摄电视剧《青春永恒》,6月20日那天我在戏剧学院“红楼”拍摄,突然看见张先衡手捧素花走进教室拍摄现场,因为那天是父亲胡伟民三周年忌日。上海戏剧学院红楼是我父亲和张先衡教学就学之地。父亲的忌日,张叔叔知道我只身一人在上海,特捧花送祭怀念。我和张先衡唯一一次合作是胡雪桦拍电视剧《战北平》期间,临时要去戛纳电影节几天,他要我去北京怀柔拍摄基地顶几天救救火。张先衡在此剧中演个国民党将军,我去拍了一个多星期,合作甚欢。张先衡说,你和雪桦不一样,他很艺术,拍摄随心随性,随时即时创作拍摄,你思路明晰按步就班中规中矩老老实实,每场戏每个镜头都交代清楚,大家领会导演意图,分工职责明确,好似到点上下班。估计张先衡虽然觉得我脑子清晰拍戏快,省工时,但艺术天分艺术范儿确实差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