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5日 星期六
牛王节  (绘本插画) 左右互搏 人生的历练和成长 “乐活”读书乐何如 豇豆有几种写法 抬头看佛罗伦萨的雨
第13版:夜光杯 2024-01-05

“乐活”读书乐何如

林少华

“乐活”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健康的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乐活当然不仅仅意味着物质生活,还意味着精神生活。而乐活式精神生活,自然离不开阅读。那么乐活读书乐在哪里呢?我想,乐活读书之乐,包括以下三点:非功利性、非求证性、非袪魅性。

先说第一点,非功利性阅读。是的,阅读就是阅读,要排除所有功利性。好比饥来吃饭,渴来喝水,困来睡觉,阅读纯属一种近乎本能、近乎生理性的欲望和需求。晚风中靠着大树读也好,灯光下歪在沙发上读也好,嚼着口香糖坐在高铁窗旁读也好,或者啜着威士忌在酒吧高凳上读也好,随你怎么读,想读就读,想读什么读什么。兴之所至,心之所趋,情之所系,任凭字里行间的微纹细浪把自己带往自得其乐的桃花源内。这点还是古人说得到位:“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薰来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元·翁森《四时读书乐》)喏,春夏秋冬,各有其乐。

第二点,非求证性阅读。想必国人受中小学语文教育模式的影响,即使看小说诗歌散文也每每忘不了归纳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甚至忘不了追问某个隐喻到底隐喻什么。别的我不敢说,反正时不时有高中生来信就我翻译的村上春树小说问这问那——比如《寻羊冒险记》中的羊象征什么,《挪威的森林》里的渡边君到底喜欢直子还是绿子啦,《海边的卡夫卡》里的入口石究竟比喻什么啦,不一而足。总之他们可爱的小脑袋里装满了问号。其实,看文学作品,与其装问号,莫如装感叹号、删节号。看村上,与其急切切求解求证刨根问底,莫如慢悠悠跟渡边君一起“置身于那片草地中,呼吸草的芬芳,感受风的轻柔,谛听鸟的鸣啭”。一般说来——除了写文学论文的研究生——文学阅读主要是为了享受文学,享受阅读,而不是为了归纳主题求证意义。阅读本身就是主题,就是意义,就是目的,就是生活。

第三点,非祛魅性阅读。如今似乎流行所谓后现代主义,无论对什么都喜欢祛魅,喜欢以现代人的眼光对某种典范某种传统某种权威评头品足,消除其原有的魅力。对待古典文学名作名著尤其如此。不是怀着谦恭、敬畏的心情阅读和对待久经岁月洗礼的宝贵的文学遗产,而是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动不动就戏说甚至恶搞。如有人戏称诗仙李白是街头小混混儿,有人指责诸葛亮北伐中原是好大喜功甚至是想自己篡位称帝,联名呼吁将《出师表》踢出中学语文课本……简直乱七八糟乌烟瘴气,看得人气不打一处来。

拍电视剧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方式。说导演他们居心不良可能有些言重,但至少这种所谓盲目袪魅的态度是浅薄的、不健康的。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理念,乐活要求我们敬重自然、尊重他人、节制自身。同样,对待文学经典和民族先贤也应采取尊重的态度。何况,经典文本往往是一个民族文化基因的凭依和文化自信的来源,诸葛孔明、关云长等经典文学形象早已超越了历史细节的史实考证,成为我们民族智慧和精神的标杆,象征我们曾经达到的高度和辉煌。挖空心思曲解祛魅,势必毁掉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和自豪感,说白了,是在自己动手拔自己的根!如此“阅读”,世界上也可能有人乐得起来,反正我、我们多数人乐不起来,快活不起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