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郎
上海是一个有温度的城市,上海这座城市的温度,不啻于建筑可阅读,街道可漫步,更多的还在于社会生活有温度。人生活在社会里,是从自己的社会生活中感知城市温度的。
世俗生活非常具体,离不开“开门七件事”,离不开凡夫俗子的衣食住行,诗和远方固然能带来内心的温暖,而每个人都难以与生活中的苟且绝缘,都免不了和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因此,生活在有温度的城市里能感受到被他人所关心,能感受到自己被包容被善待,能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和喜好被尊重。
有温度的城市一定具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生活,这应该是城市温度的底色,有之则必然,无之必不然。所以城市的温度也是城市的软实力,这个软实力的源头是城市人的素养。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没有孰先孰后,而是一种交相融合。如果计较先后就难以产生温度。
每天为我们生活提供方便的快递小哥们在社区里被视为自己人,有社区为他们设置可供歇息的驿站,驿站里有热水有简餐供应,这里能感受到温度。倘若能提供他们晚上睡觉的类似集体宿舍的廉租房,那更是体现了政府部门关爱弱势群体的热度。
城市温度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有些事情是不能忽略的。如多次见诸媒体的施工扰民问题,施工方如能体谅周围居民的正常作息,自觉遵守法规,市政府的市民热线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投诉电话。不难想象,当通宵施工的噪声此起彼伏,当双休日你在家想休息补觉,而旁边的工地像定时闹钟般地不依不饶地发出施工噪声,你怎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还有,老房装修必然扰邻,倘若承接装修的企业关爱员工,关心到工人的饮食起居,就不会出现空饭盒乱扔,甚至于装有粪便的塑料袋扔进垃圾箱的情况。倘若物业管理方严格规制装修噪声和清运建筑垃圾的时间,就不会有施工扰邻的事情发生。当这种不如人意的事情司空见惯,一定会给城市的温度减分。家家户户都有家装维修的需要,有没有发现等维修工上门也是一个令人焦虑的过程,约好的上门时间很难有一个准头,你得有十二分的耐心在家等,上午应该来的可能得等到中午,下午该来的可能会等到晚上,而在等的时候你在家做什么事情都难以专心。这是因为上门服务的总是想着让客户提前在家等,以免自己踏空,所以总是要把预约时间往前提。
所谓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说起来容易,真要做起来必须要有主动为他人着想的境界。最近常有媒体报道买房市场中预看房出了问题,原来说好的住房标准降格了,甚至面积也缩水了,买房是大事,不是买菜,卖菜短斤缺两关系到铜钿银子没多少,卖房搞出短缺的事情可是一笔客户难以一口闷进的大数目。菜场有公平秤,买菜人有疑惑可以去校秤,买房市场里的问题要政府部门出手了,不能因为房屋出售限价而以次充好,用降低房屋质量降低成本,牟取非法利润。
说到底,一座城市的温度是靠全体市民共同营造的。政府要多讲人民城市为人民,市民不要忘了人民城市人民建。市民是城市的主人,作为主人除了要维护个人合法权益,还要多想想作为主人的社会义务。
城市的温度来自每个人内心的温度,源自每个人为他人着想的善念,每日三省吾身,老古话说“上半夜想想自己,下半夜还要想想他人”,如果每个人都有为他人着想的一丝善念,我们自己所在的城市一定是一个具有无比包容心的城市,是一个时时处处能让人感受到温暖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