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9日 星期一
泡饭辰光(插画) 关于友情的注释 往事如风说感恩 醋熘肉丝 旅行读书记 十二楼的风景
第15版:夜光杯 2024-01-17

十二楼的风景

吴燕萍

阳光从硕大的玻璃窗照进来,这个房间的暖意就更甚。斑驳的光影,与背景墙那淡淡的水墨画,和谐地融在了一起。

我看着它,那些淡淡的云烟,此刻就氤氲在我的面前,连同着李璟的《山花子》:“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青鸟传信,丁香结愁,南唐词的婉转与风流,尽在不言中,这伤春悲秋的词句,与花间派有得一拼。风里落花春又去,无限恨意锁重楼。

一张慵懒的小沙发,最适宜凭窗斜倚;一盏古意盎然的橘色吊灯,与圆形的小桌彼此遥相呼应。墙壁的颜色有紫色调和蓝色调,每个色系都温馨迷人,这柔美的色调把房间晕染得别样的温馨,在他乡,有种似故乡的美好。

远眺窗外,是悠悠的富春江;近旁,是鳞次栉比的房屋,还有一街的车水马龙。早起,看见一艘艘的船只,在江面上来来回回。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这一条江能给予人们的,远非几条鱼而已。这样的画面,我在叶浅予的《新富春山居图》中见过。我曾经无数次地端详一幅画,就像我曾经无数次地在十二楼的窗内,看着窗外悠悠的富春江一样。这一条江,总把四季的绚烂画给我看,我总是看着这幅迷人的画作,挥毫泼墨,无限沉醉。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这一百许里的距离,往往复复,不知道多少回。这一寸一寸的土地,被车轮一次又一次地碾压,车轮滚滚,无数的往事与无穷的画面,就这样不断在我的脑中轮回上演。我记得第一次带娃来,是在一个大风又大雨的日子,我一个人开着车,从高速呼啸而来,说不清是激动还是忐忑,我的心在狂热地跳着,车子也跟着在起飞。飞一样的速度,让雨水喷溅四射,水面在车头开出一朵朵巨大的雨花,那一刻仿佛自己在蹚一条河,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生活的滔天巨浪,终究让我们活成了富春江里的一尾鱼。

但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候鸟,来去奔波。我们从富春江的这一头,奔到那一头,从桐江,到春江,来来去去,依然围绕着这一条富春江。跟大多数家庭一样,娃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娃始终是我们不变的终点。有时候,我从家里做了饭,怕会冷,除打包些菜外,还会把电饭锅端过来,连同保温效果同样好的砂锅。这些锅和碗一字排开,它们像一个个亟待接受恩宠的臣子,等待着面前的主人伸筷饕餮。锅里炖的,有时候是富春江里的鱼,特别鲜,娃爱吃;有时候是肉,吃了能长个的肉。娃交代过,牛肉好,蛋白质丰富,有利于长身高。这样的画面,成为我心底一道难忘的风景。

我抬头看看窗外,阳光愈加猛烈,富春江的江面也显得愈发开阔。沿着富春江来来去去的,是多少忙碌奔波的人们。早上灰蒙蒙的江水,此刻在强光的照耀下,却也平白如镜了。江很安静,我也安静。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沿着富春江行走。富春江早已成为我们的命脉,在无形之中融入我们的生活。

于我而言,十二楼的风景,更多的在晚间,我从学校接了娃回来,夜幕早已四合,街上人烟稀少,但在十二楼的房间里,壁灯、顶灯,还有阳台的筒灯,都给了我无数的暖意。千里莺啼,万家灯火,那是芸芸众生的美好画意。渺小如我,能在苍茫的夜色中,拥有自己的一豆灯火,哪怕身如寄,或如一粒粟,竟也感觉到无限满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