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2日 星期日
阿拉的“乒乓春晚”红红火火
第11版:文体汇/聚焦 2024-01-20
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迎新春乒乓球公开赛上午揭幕

阿拉的“乒乓春晚”红红火火

新民晚报红双喜杯上午比赛现场

参赛女选手专注比赛

小朋友挥拍上阵

开球嘉宾徐寅生展示他的签名球 本版图片 记者 李铭珅 摄

今天的虹口体育馆,大红灯笼高高挂,从四面八方汇聚的球友,个个生龙活虎、龙马精神。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迎新春乒乓球公开赛的大幕拉开,新朋友、老朋友、外地朋友、外国朋友,在我们上海的“乒乓春晚”,一期一会。

儿时的大赛梦想

“在我印象中,新民晚报红双喜杯相当于上海乒乓球的‘奥运会’。大概没有人这样形容过吧。”这是大学生陈佳的真心话。

以乒乓“奥运会”的名号,说服朋友们组队参赛,陈佳“一呼百应”,但陈佳的心里一度很忐忑。因为他组建的“赢了就复合”队,在新民晚报红双喜杯的舞台上是一支新军,“可能,我们这支队伍是甲级组的小学生,还请各位高手多多指教”。

原来,陈佳本想报名业余的丙级组,但没能抢到名额,当时只剩甲级组还有名额了。硬着头皮也要上,毕竟,登上这个舞台是他的心愿。陈佳来自奉贤,小时候在水泥台上练球,“自己瞎打打,动作挺丑的”。后来加入了校队,他在区比赛拿过好几次冠军,可一到全市比赛,根本不是人家的对手。即便如此,他还是怀揣着一个心愿,虽然没有经过正规训练,但一定要一直活跃在乒乓圈。

这次报名后,陈佳一天一夜没睡觉,他如此向往这个舞台,称自己非常激动。“碰上专业队、国字号,答案不言而喻,但人生不是赢了才有答案的。”这段时间,有几个队友有点想打退堂鼓,陈佳对他们说,“青春的记忆很美好,我们要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考入上海体育大学后,陈佳更坚定了当一名基层体育老师的想法。他已经考出了乒乓球二级裁判和相关教练的证书及教师资格证,他还有一本记事本,专门记录自己观察到的打法和要点。不是赢了才有收获,参加新民晚报红双喜杯,是为了学习、长见识,他立志要当一名更好的体育老师、乒乓球教练。

时髦的上海阿姨

“乒乓球,是爸爸带给我们最大的财富。”李敏饱含深情道。李敏来自乒乓之家,96岁高龄的父亲是沪上乒乓圈最老的教练。每次来参加新民晚报红双喜杯,李敏都会跟父亲汇报一下,让他高兴高兴。

除了打球,李敏还喜欢唱歌,换上运动装英姿飒爽,完全看不出她已经62岁。

李敏透露,进入航天航空部803研究所工作后,她一直没有参加过比赛。2013年重新拿起球拍,第一次参加的比赛就是新民晚报红双喜杯,在中级组一举夺冠。就这样,李敏重返沪上乒友圈,加入了泛胜俱乐部。由于夺冠之后自动升级,她成为新民晚报红双喜杯单打项目最高组别的常客,还和哥哥组队参加家庭组双打比赛。

李敏坦言:“我天天都要摸一摸球,这是一天生活中必须要做的,就好比年轻人每天都去健身房一样。”在参加新民晚报红双喜杯之后,李敏愈发有了信心,她登上了四年一届的全运会群众组的赛场,夺得60岁组单打亚军。

李敏的父亲曾在电视采访中说,乒乓球是一项非常适宜老年人的运动,能预防老年痴呆。李敏认为,乒乓球给她带来的更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自信,“能在新民晚报红双喜杯的赛场上,找到属于我们老年人的舞台,展现活力和风采,我感到很自豪。”她希望,自己能像父亲那样一直打到80岁。

喜欢上海的理由

2010年,台湾设计师龙霈第一次来上海参加世博会,就被这座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城市所吸引,他感受到了这座城市未来的无限可能。

上海向他张开怀抱,他来这里做了不少建筑设计,上海体育也向他张开怀抱,他来到了新民晚报红双喜杯的舞台。龙霈从小参加台湾学生联赛,也打过美国大学生联赛,第一次来“乒乓春晚”,他被震撼到了,感慨上海业余乒乓圈水平之高。从最初偶尔来沪出差,到如今三分之一时间居住在上海,龙霈通过乒乓朋友圈,发掘了更多的可能。

许昕的Xuperman乒乓生活馆,是沪上乒乓圈的网红球馆,龙霈是总设计师。他同许昕、姚彦夫妇一拍即合,认为体育不只是竞技,更是生活。咖啡和球台一静一动,龙霈在设计上做了个反差,让生活馆成为乒乓球爱好者的互动平台。龙霈还热衷于参加新民晚报红双喜杯,他说:“因为这个比赛在我们业余乒乓圈,是一次过年大拜年。朋友们来打个招呼,见个面。”所以,许昕的球馆不只是个球馆,而是个乒乓生活馆,而新民晚报红双喜杯,同样也是融入他的上海生活。

龙霈加入了飓风俱乐部,成员来自世界各地。不过龙霈介绍说:“我们也欢迎本地高手加入,大家一起切磋交流。”

喜欢这座城市的理由,很简单。他看到了这座城市一直在进步,也在新民晚报红双喜杯的舞台上,看到了人们运动观念的进步。

本报记者 陶邢莹

记者手记

快乐乒乓朋友圈

“让运动给人们带去快乐,而不只是追求成绩。”在设计师龙霈看来,许昕打造的不是一个普通乒乓房,而是乒乓生活馆,“他在艰难中快乐地坚持着,让我很感动。”龙霈说。

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徐寅生喜欢在朋友圈转发各种乒乓球小视频,多是国外运动员自创的新奇打法,比如将多块乒乓桌侧放在地上,形成一个曲面,让乒乓球从每一个桌面弹过去。乒乓球是可娱乐的,老少皆宜的,这是徐老一直强调的。对于这种大开脑洞的做法,他极为推崇。

80岁的侯金宝手里紧攥着两份新民晚报,津津有味地欣赏比赛,他告诉记者:“我是新民晚报红双喜杯的资深球迷。”去年晚报刊登过小球员谢知恒的照片,侯先生说自己和他是忘年交,此番准备了变形金刚礼物,要送给他,“这孩子打球有灵气,我希望他像斗士一样勇往直前。”明天还有刘诗雯的比赛,侯金宝准备了一块签名球拍,他已经在这个赛场上收集到了多位世界冠军的签名。能成为新民晚报红双喜杯的观众,也是一份特别的幸福。

在乒乒乓乓中,大家成为了朋友。在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赛场,大家享受一场“乒乓春晚”。快乐乒乓球,新民朋友圈。陶邢莹

嘉宾感言

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徐寅生>>>

很开心看到新民晚报红双喜杯上的新面孔和老面孔。我喜欢看草根选手打球,有很多新奇的打法,值得借鉴。祝愿新民晚报红双喜杯红红火火、常办常新。

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宋慧>>>

“健康上海 人人来赛”。今年也是四年一度的上海市民运动会举办年,本次乒乓赛也是“我们的奥运会”市民运动会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很好体现了“全民参与、全民运动、全民健康”的宗旨。

中国乒协副主席、上海市乒协会长、上海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主任王励勤>>>

新民晚报红双喜杯是上海市乒乓球协会联合媒体、企业举办的传统赛事。这项传统赛事搭建了专业选手、草根选手同场竞技的桥梁,大大提升了赛事期待指数和精彩程度。

上海红双喜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楼世和>>>

2024是龙年,又是奥运大年。红双喜既要为奥运会和顶尖运动员保驾护航,也要办好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这一传统迎新春赛事,祝愿乒乓爱好者龙年过得精彩,过得精神。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