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秋
从前的上海小囡,走过路过不肯错过冰糖葫芦。酸酸甜甜,入口时表情僵化,回过神后欲罢不能,越吃越爽,吃后回味无穷。
传说宋朝时,宋光宗的爱妃得病,吃了熬制的冰糖山楂得以康复。方子流转到民间,做成了这款风味小吃。小吃世代传承,底色经久不衰。里山楂,外糖衣,串成串,像小灯笼,冬天里迎风招展,飘来了年味。物质匮乏年代,小朋友们吃它解馋;物质充沛的当下,孩子们吃多了巧克力、芝士,再吃冰糖葫芦,清新酸爽,不油不腻,恰到好处。
冰糖葫芦于我而言,也曾是儿时的记忆,我把它归属于棒棒糖、棉花糖之类,为了表现不幼稚,成年后几乎戒了这口。最近刷《老外看东西》视频,得知糖葫芦近日在韩国“旧词新说”,破圈转型,新款、新概念频频问世,火得一塌糊涂。“糖葫芦马卡龙”“糖葫芦咖啡”“黄瓜糖葫芦”“糖葫芦肉”,款款和糖葫芦绑定。我爱凑热闹,看了视频也想即刻尝尝我们现在的冰糖葫芦,把遥远的记忆拉回到现实。
颗粒状糖葫芦和马卡龙搭,有锦上添花之绝妙,产生叠加效应,整体身价上了新台阶。
糖葫芦走进咖啡店,看似和喝咖啡的情调、腔调、气质不搭,但理念和时尚在变,喝咖啡未必要正襟危坐,端着茗着,愉悦,有情趣,有松弛感,更人性化。
“黄瓜糖葫芦”看着眼熟,我们岂止只有单品串,还有夹花串。黄瓜、草莓、蓝莓、去皮切块的菠萝、苹果、哈密瓜、猕猴桃,个个能拿来串。旅游景点,随处可见。
奶茶店,甜品店,有卖冰激凌糖葫芦、酸奶糖葫芦、巧克力糖葫芦,汤汁滚在表层的,夹花串在其中的,林林总总,应有尽有。
我们还有用相同食材,不叫糖葫芦的小吃。我见过不显眼的小店,卖冰糖山楂。颗粒状,不去核,不串连,外面滚了绵白糖,在绵白糖的缝隙里,看得到山楂表皮颜色。口感比冰糖葫芦生脆,吃时不必担心有拉丝粘牙,也避免了吃串的狼狈。问老板它叫什么名字?“开胃冰糖山楂”。为啥不做成冰糖葫芦?冰糖葫芦对付不了温暖的气候,有氧化黏搭的问题。
我对“糖葫芦”也有奇思妙想,山楂的甜和酸,可以百搭各种味道,和青椒、蘑菇、洋葱、菠萝、猪肉、牛肉、羊肉、鸡肉组合成荤素烧烤串,烤熟后,撒上调味料或酱汁,“五味杂陈”,想想都会掉口水。颗粒冰糖山楂,可以成为饭店、甜品店、茶馆、咖啡馆养眼的开胃小吃,也可去快餐店当配角。名字叫不叫糖葫芦,重要也不重要,消费者更愿意为舌尖上的美味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