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卫健部门共同提出构建全国首个区域利福平耐药结核病协同防控中心,被列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重点项目,通过医防融合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屏障。
“肺科医院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单位的重点目标就是以优质的医疗服务提升患者体验。我们与市疾控中心牵头打造的‘耐药结核病协同防控中心’如今初具规模。”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科主任、结核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沙巍教授说,三省一市结核病治疗定点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结核病防治研究所分工协作,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上海市肺科医院牵头联合开展工作,包括制定方案、落实日常管理、业务培训、落实患者强化发现、精准诊治、协同管理等,共同促进区域利福平耐药结核病疑难患者的防治能力和水平。
作为中国结核病防治最核心的单位、上海市三级甲等结核病和耐药结核病定点医院,上海市肺科医院是国内最早开展结核病研究和诊治的机构。肺科医院结核科郝晓晖副主任医师介绍,在我国,耐药结核治疗成功率仅为50%—60%,这类患者又会成为耐药结核病的传染源。由于地区医疗水平的差异,并非所有结核病定点医院都能诊断、治疗耐药结核,患者面临多次转诊,甚至漏诊的状况。三年计划启动以来,中心建立了长三角区域利福平耐药结核病联合会诊制度,为区域利福平耐药肺结核疑难病例制定合理方案,并为国内其他区域结核病协同防控工作提供示范和借鉴。
同时,中心基于会诊制度搭建长三角区域结核病防控学术交流平台,开展线下学术沙龙,初步实现区域内患者的智慧化管理。依托上海市肺科医院建立的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队列数据库,中心已实现跨省就诊患者的信息交换,定期将诊疗信息反馈给负责患者管理的疾控机构,实现区域内患者的协同管理。
“跨区域联合会诊制度,不但避免患者就医途中利福平耐药结核菌的播散,也极大便捷患者看病。”郝晓晖介绍,浙江金华的60岁男子李杰(化名)曾因肺结核入院治疗,好转后出院。症状消失他就停药,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就服药。结果越吃药病情越重,最终变成了耐多药结核病。一开始他不愿配合治疗,后来,当地将其信息纳入耐药结核病长三角协同防控中心,上海市肺科医院专家通过远程会诊为其制定了专业的用药方案,并在统一平台上提醒按时服药,当地社区医生与之建立联系随访,李杰的病情终于得到了控制。
“确诊结核病后一定要规律治疗,服药不规律易导致患上难治的耐药结核病,而耐药结核病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也易传染给他人。”郝晓晖表示,临床上像这样乱吃药的情况并非个例。当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是治疗结核病的一大难点,抗结核治疗一段时间后一般症状就会减轻或消失,服药带给患者的感受可能只剩副作用了,有些患者就会停止服药。停药后,不但不能治愈结核病,反而会变成耐药结核病。还有一种情况是传播性耐药,也就是被其他耐药结核病患者体内携带的耐药结核菌所感染,患者发病时就表现为耐药结核病,需要进行快速耐药性诊断,给予针对性治疗。其实,早期规律治疗,耐药结核病患者大部分是可以治愈的。而随着新药的问世,耐药结核病的治愈率也较之前大幅提升。
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