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友杰
近两年未谋面,乍一瞥见是什么感觉呢?盯住细看,环顾四周,愣了神停下,幸福感油然而生。
好几年前,街道翻盖百花街路口一侧的老菜场,前年拆去挡板,渐露新姿。在一栋略呈方形的平顶两层老楼旧址上,不仅保有扩大了原菜场功能,还新增了集各类展览、图书阅览、老年大学、党群服务于一体的“康乐汇”,喜不喜?乳黄色仿大理石墙体,绛紫色围檐勾边,高挑的落地窗,叠加有三层。比金陵东路纵深一倍的骑楼内,三扇式玻璃大门敞开……厅廊宽敞时尚,外观高耸雄伟。
有天早上,邻居朱阿姨告诉我,老菜场那里新开的社区食堂,红烧肉可好吃呢,还给老年人办卡打8.5折。说得我口水溚溚渧,跟随着一看究竟。招眼全是卖吃的,哪里是菜场?迎面,环绕着杏花楼集团老正兴生煎馄饨点心店、七宝老街汤圆店、社区食堂一条龙快餐铺、油条麻球葱油饼作坊、水饺专营铺……没到开饭时间,朱阿姨说,走,先逛逛菜场吧。菜场集市在地下一层,布局呈L形,细长脖子拐弯肚,冰柜货架满满当当,空间利用率颇高,如“螺蛳壳里做道场”。
依次经过收银台,饮品豆制品冷柜、新鲜水果货架、各种糕点摊柜、各类蔬菜摊位。杂粮豆米干货、毛巾拖把家伙什、油盐酱醋茶、鱼肉类柜台分布四周……只要看见,伸手可取。需要多少,任由选挑。称重、结账时,也跟大街上的各类超市一样,各有专属,公平买卖。
目光突然在靠墙一排干货品前停滞,回到了40多年前的淮北煤城……
那年冬天,与几个朋友去老同事家喝酒,在他家宿舍楼拥挤的小屋里,摆在床前地下的煤油炉上,滋滋地炖着羊肉大白菜。五六个男人围着一张低矮的小方桌,上面摆着四五个下酒菜。有一盘黑黑的凉拌菜我没见过,不起眼地待在一边。五十多度的濉溪大曲碰了几杯,晕乎乎地,朝那盘菜随手夹起两根塞进嘴,咯吱咯吱,很脆爽,拌了香油没放盐,味道特别。哪儿买的?老家来人捎过来的,是俺老家土产,便宜。叫什么?贡菜。
从此多年没见过。现在,倒数第三格,货架里悬着的这一串塑料包装袋上,印着四个显眼的字:安徽贡菜。我取下两包,去结账。社区食堂正在营业,今天没有红烧肉,排队买了一份狮子头,一份清水虾,又去对面店要了一个炸猪排,全部打包,45元。菜场集市上层,有一堵墙面写着一首中英文的短诗,叫《时光》:无限追忆那些如锦绣一样的年华/我总记得那一年的夏天/……我骄傲地扬起头/因为我们能够一起/开启新的生命的旅程
心里有块东西在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