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9日 星期一
三言两语记 红梅报春(摄影) 新年之圆 万楼与码头 改稿之得 面压面
第8版:夜光杯 2024-02-16

新年之圆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程志忠

新年正月里,圆子是绕不过去的食物。唐代皮日休诗曰:味似云腴美,形如玉脑圆。不仅其圆头圆脑、软糯润滑、讨人喜欢,而且颇讨口彩,蕴含圆满、团圆、吉祥之意。

祖母在世时,曾做过萝卜丝圆子。竟与袁枚《随园食单》记载的相似。白萝卜切成丝后,焯水后挤干,放切碎的猪油渣、葱油盐、胡椒粉、味精拌成馅。“其萝卜馅做好,放粉团作馅,再用麻油灼之,汤滚亦可。”干糯米粉做成的萝卜丝大圆子,虽没有水磨粉圆子柔滑,但也独具鲜香。

到上海过年,母亲从邻居那讨教来的“宁波汤圆”做法,有较大的变化。将十多斤囤积的糯米用水浸上一周,其间要换水。买来上好的板油,剥去薄膜后撕小,与捻碎的黑芝麻和绵白糖揉捏成大黑球,扣在瓷盘里备用。接下来是我和弟的事情,小年夜晚,将浸好、洗净的糯米,一一喂进排队的小石磨里,一圈圈推着、磨着,总也挡不住瞌睡虫来袭,不是睡着了,就是“喂”错了米,总算熬到凌晨完工,挂在室外满满一袋糯米粉浆,也沉淀了不少辛劳啊!初一早晨,母亲和妹妹将滤水后的水磨粉揉捏成小小团,放进猪油芝麻馅,做成的“宁波汤圆”,外形小巧玲珑,吃口细腻糯滑、甜香润心。过年时众多亲戚上门,每每端上这道点心,无不赞赏这圆子的美味。

得益于母亲的“宁波汤圆”的滋养,父亲生前喜欢吃圆子,往往一碗是难抵他的胃口。母亲走后,家里不做圆子了。后来过年和亲戚在酒店欢聚,席间总要点一道芝麻小圆子豆沙羹。父亲吃了不少。有时我们就要服务员加一份,老父亲见到双份的圆子羹,神态如孩童般兴奋。记得那年元宵节看望父亲,我到超市买了芝麻小圆子、红豆沙。照饭店烧法,烧了一锅芝麻小圆子豆沙羹,父亲尝了后说:“不错,与饭店烧的一样好吃。”90岁高龄的他其他记不住,唯独饭店里这道他爱吃的甜点记住了。

在诸多点心里,我也偏爱汤圆。不仅家里备有速冻小汤圆,还和文友专程到七宝老街吃各种馅料的大圆子。有一次元宵节看完乒乓球比赛,时间较晚了,特地换乘地铁赶到豫园宁波汤团店,排队吃到鲜香和甜糯的汤圆,就像品尝到祖母和母亲端上的汤圆。面对观看彩灯和购买汤圆的人流,感慨之时,吟出几句小诗:把一缕缕希望包进元宵/元宵便成了团圆的绝妙/把一丝丝祈盼注入灯泡/彩灯便有了绚丽的光耀/亲情画圆了过年的句号/梦想照亮了新年的美好。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