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6日 星期五
石梅湾午桩 香生雅院(中国画) 月光下的柚子树 在大理过冬 龙城过龙年 繁花向晴照眼新 做一个有诗意的人
第10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4-02-18

龙城过龙年

张慧

赶在小年回到了家乡,龙城常州。关于这个称号的来由,有一种说法是清乾隆皇帝六次巡视江南,三次到常州天宁寺拈香礼佛,并御笔题写了“龙城象教”的匾额。今年恰逢龙年,家乡以“寻龙记”为主题设计了很多有意思的文旅项目,如直溪巨龙、板凳龙、女子舞龙队等,对我而言,回乡过年更多是从儿时的味道中享受年味。

常州以盛产小吃闻名,前几天有个视频号网红博主宣传常州的银丝面馆,其实常州有众多这样的面馆,隐藏于居民区或深巷,网红店并非只此一家。比如我父母家附近,靠近菜场处就有一家挂着“百年老店”字号的小吃店,里面的“红汤面”是我的最爱。

“红汤面”,常州人也叫“光面”,顾名思义,就是没有任何浇头,撒了点葱花的酱油面。但吃过的人才知其美味,很多面汤是店家的祖传独门秘籍,不可为外人道也。我读中学时晚自习常吃光面,我清楚地记得那时的价格,二两面1.6元。我有时犯懒,便央了堂吃的同学帮我用陶瓷杯子打二两面回来。现在去面馆成了偷懒不做饭的首选,面的价格还是那么公道,有的店还给70岁以上老人享受一个菜半价的待遇。

说起面条,还有一个老传统,是去化龙巷买面。巷子的得名来源于一个神话传说,早年有一老人身故化龙,可惜其子未至风水先生说的约期便挖土探看,“果见父身已满披龙鳞,惜乎未成全形而化为白光遁去。消息传遍全城,称之谓‘化龙地’,因以为巷名”。我记得儿时父母经常去那排队买面,因为那儿出产的面条细且韧,跟别处的就是不一样。就如上海人在国际饭店排队买蝴蝶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常州人在化龙巷生面店门口排队买面条。

除了面条,馄饨也是常州人最爱的日常。我记得小学时上的第一节劳动课就是学包馄饨,而校门口的小馄饨承包了我儿时最美味的早饭记忆。常州人至今还有大年夜吃馄饨的习惯,这个习俗的起源是把年底做包子(常州人叫“馒头”)多余的馅吃掉,一方面是不浪费粮食,一方面我想也有“包容”之意。新的一年,如果更包容会更快乐。

春节“玩”也是重头戏,常州人爱斗地主打麻将,我还没回去,中学同学的麻将局已经约好。有位同学说,虽然现在网上可以打牌打麻将,但是面对面,听听麻将清脆的碰撞声,大家热热闹闹凑在一起边打边八卦,才有年的味道。

是啊,无论斗地主还是打麻将,虽然小来来有输赢,但大家不在意游戏的输赢,而是相聚的热闹劲。从各地回来的同学们借着节日之名相聚,不聊事业不聊育儿,无关风月无关发财,就聊聊校门口的小吃店还在不在,相约何时再去一起吃碗面,重温青春的记忆。

年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更是故土的味道。乡土,载着记忆也孕育未来,老传统让这里的人民勤劳简朴,新科技让这座城市迈入了GDP万亿之城。新年心愿,愿这片既有神话传说又有高新科技的土地欣欣向荣,也愿中华神州龙的传人生生不息。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