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夜光杯朋友圈中有他,能写会画的吴冠中
第14版:国家艺术杂志 2024-03-02

夜光杯朋友圈中有他,能写会画的吴冠中

吴家作坊

落红

故宅

夜航

燕子觅句来

汉字春秋

1月27日起,“中国式风景——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举行,汇聚林风眠吴冠中师生二人200件(组)代表性作品,为观众奉献一场林风眠吴冠中师生二人的史诗级艺术对话。大展的主角吴冠中先生也是夜光杯的老朋友。

2007年初,吴冠中在夜光杯副刊开设“吴冠中画作诞生记”专栏,这个美文加美画的专栏共发表了130多篇图文,讲述这些画的创作故事,渗透了美学创新理念。他曾这样评说这些专栏文章:“酿酒人不知酒味,倒入夜光杯请客尝……随酒配的短文,那是奉送的茴香豆与花生米,供客人看图识字或按图索骥。”

这些图文深受读者喜爱,后又集结成夜光杯文丛《画眼》。本期,我们选取专栏的部分图文以飨读者。

——编者

吴家作坊

作品虽是心灵之迹,但终于她随情谊的转化和时代的变迁流入市场,成为有价之商品,艺术工作间成了实质上的作坊。吴家作坊规模不大,素材有限:黑、白、灰、红、黄、蓝、点、线、面而已。但由于主人喜怒无常,或醉或醒,喷发了人世沧桑,哀思缕缕,渐成自家印记。张小泉乎,王麻子乎,同时印上所有图章,招摇过市。

落红

纵横捭阖,人间事,事事莫测,喜怒哀乐只等闲。欲捕瞬息万变种种形、相,挥刀笔,线多曲直,有意栽花,无心插柳,千般形象皆不似。不似不似,曾似曾似,往返穿凿皆迷途,道是无归却又归,归也已非旧文章。箭飞马嘶,有人识得古战场,有人往事思悲怆。

失去了地貌秩序,永无止时间流逝,绿曾鲜绿,黄曾闪光,今日落红已卸红妆,纷纷是吐血霜叶,落红装饰了遍野阴暗,却暴露了生命之真实。

故宅

我在具象表现中一向着力于形式美的追求,形式美是画面的主体,物象之面貌往往次居第二性,甚至只是一种借口。发展到后来,形式美的构成因素往往上升为作品的灵魂,块、面、点、线等等之间的节律成为绘画的根本,启示这些节律的母体被解体或隐藏了,作品进入了抽象领域,仿佛风筝离地飞天。如果风筝飞离地面过远,似已断线,脱离了江东父老们的视野。故我常彷徨于具象与抽象的边缘。

夜航

黑沉沉的丛山中长江轮船冲向黑暗,撞进峡谷,情况显得严峻。偶遇月夜,亦予人月黑天高,星星有鬼眨眼之恐惧感。

长江两岸皆山城,滨江叠城,气势宏伟。夜,万家灯火,在乌黑的宇宙中显得分外灿烂辉煌,每遇夜航经过山城,我总要欣赏个够,苦于无法用绘画表现这景之奇观与心之跳跃。

我试绘过无数次夜航,染透了黑,却失去了黑中之跃动,也就失去了黑之魅力。这回,在黑之氛围中突出了黑之结构、黑之筋骨,夜只是配角,是剧中的锣鼓或背景。猛记起,这可能是无意中受了京剧《三岔口》表演处理的影响。

燕子觅句来

干卿底事,双飞出入枝藤里。枝藤三两枝,无地栖客。燕子飞去又飞回,双双觅句来,觅句由君,诗在虚无中。



我常喜欢画鳞次栉比的城市房屋,或参差错落的稠密山村,美就美在鳞次栉比和参差错落。有时碰上时间宽裕,呵!这次我要严格准确地画个精确,但结果反而不如凭感觉表现出来的效果更显得丰富而多变化,因为后者某些部位是强调了参差,重复了层次,如用摄影和透视法来比较检查,那是远远出格了。

情与理不仅是相对的,往往是对立的。画家当然起码要具备描画物象的能力,但关键问题是能否敏锐地捕捉对象的美。理,要求客观,纯客观;情,偏于自我感受,孕育着错觉。严格要求描写客观的训练并不就是通往艺术的道路,有时反而是歧途、迷途,甚至与艺术背道而驰!

汉字春秋

汉字之源,有象形、会意等因素,书法造型有立意、形式与意境。书法,始于实用,借用了形象,撞入艺术之门庭。今日看,书法的构架、韵律、性情之透露,都体现了现代艺术所追求的归纳与升华。无可争辩,书法与抽象艺术结缘已久远,但她不可能下嫁给抽象艺术,成为抽象艺术之家的儿媳,因为,她永远离不开生养她的家门:实用性与可读性。上世纪80年代,日本友人井上有一探索书法的绘画性表现,并出版书法集,约我作序,我已谈到:书法发展成抽象绘画,那是书法的支脉,但书法的大本营谁也拔不掉,其必须可读的实用价值根植于所有中国人民的心底,与世长存。

七十年的绘画探索,我从加法到减法,从乘法到除法,自然而然,逐步追求,把握造型中最基本的因素,体会书法构架其实就是造型构架,一个独立的字表达了一幅画的美感因素,一篇字的全貌体现了一幅画的总体效果。吴大羽老师形容书法自由流水,令背负具象的绘画追赶不上。汉字构成与人间形象的亲疏因缘,总情谊脉脉。久在汉字间徘徊,揣摩其构架与韵律感,用今人识得的简体字营造其大美,力求人能共赏。我不写李杜佳句,只写自己的画思与文心,并探索文字内涵与字体样式间的情脉与拥抱。老来种块自留地:汉字春秋。

在人人尽识的汉字中寻觅美的形式,并赋彩以凸现其内涵意蕴。我立足于汉字家园,力图孕育东西方都感惊喜的怪胎——混血婴儿。生活变,时代变,文字变,汉字之石鼓、大小篆刻等古体,除专门研究者,一般百姓不识,今只认简体字了。书艺觅新知,新的造型美。艺术生命延续生长,全靠创新,抄袭世家,其能久乎!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