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2日 星期日
相逢意气为君饮 小众精华也能成为“世界最好的合唱团” 本届奥斯卡错付了谁 《追月》:戏如人生  人生如戏 情绪真的即所有吗 当我们在看董宇辉直播时到底在看什么?
第12/13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2024-03-17

本届奥斯卡错付了谁

◆卜 翌

本届奥斯卡最大赢家是异口同声“毫无悬念”的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奥本海默》。至于为什么说是毫无悬念——一是影片质感确属上乘;二算宏大时代的宏大叙事;三有人性伦理之辨思;四更是几乎完全没有对手。全球电影市场因种种原因,这两年都算淡季。同期参评的《花月杀手》,先不论马丁·西科塞斯向来和奥斯卡气场不合,提名十次最佳导演,只得过一次,并且同样是一段时代往事,前者可谓之“功绩”,后者可谓之“丑闻”。当然,不论这是不是影响拿奖的因素,应该说后者是导演老当益壮一如既往的功力显现,前者是导演肉眼可见的力图突破,凭此也的确是值得肯定。

但本人对《奥本海默》影片的看法却是“不如预期”,当然,这与预期有关。奥本海默是一个莫测的传奇人物,向来被称作是诺贝尔奖的最大遗珠。坊间有关其的传说传记无数,随便找来几段,就能知晓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人物:既是天才的科学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团队管理者……天真与严谨,理想与实验,虚虚实实地都在一人之身。他能以一己之力,凝聚一群顶尖科学家这样的团队,那需要怎样的人格魅力!有数据统计过,在与奥本海默共事过的团队中,就有18名诺奖获得者,而联合起他们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是其中在科学领域和物理观念中最有跨度的一位,亦是他的独具所在。就像导演最初着迷的那本《奥本海默传》里盛赞其如给予人类火种的普罗米修斯。诺兰本人在很多场合都说过,奥本海默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可惜,整个片子对于奥本海默本人的塑造并不厚重,人物形象单薄并缺乏进展。全片不如叫“关于奥本海默造出了原子弹的那些事”更为贴切。全片更像是导演自己对于人类发明原子弹之各种科学伦理层面的求索和探讨,而奥本海默这个人物只是沦为其思辨的一个线索。比方影片中大量关于听证会的表现,就有用力过猛之嫌,反而削弱了核弹现世历史性时刻的冲击力。而片中大量事件性的展现,在三个小时的片长中,显得琐碎平淡,在其间的应对中完全没有表现出奥本海默的天才和人格魅力,甚至反而沦为简单和肤浅。

又是诺兰自己说的:“奥本海默的人生故事比我遇到过的任何虚构的主角都要更复杂。”但影片则更明显地透露出导演自身的野心,而不是奥本海默本人的复杂。

话说,有人在颁奖礼后立刻用了一个耸动的标题:教会好莱坞拍严肃电影……不由得立即让人联想起本届的女主角奖项。先不议《可怜的东西》是不是严肃电影,但石头姐很会表演,窃以为是否能称作是严肃表演——其成败皆是太会“表演”,和另一位大表姐詹妮佛·劳伦斯一般,时有过力痕迹。这部影片探讨的是“何以为人,何以为女人”,同样贯穿着导演强烈的思辨。有人视其为被不少文艺界人士诟病的《芭比》的另一面,深以为然,殊途同归,都有强加于人的一种说教在其中。

还是再拿《花月杀手》来作对比,该片绝对不是导演的最上水准,但流畅游刃有余,女主的表演虽无老辣,但胜在分寸与天性,少了咄咄逼人。之前,曾经许多人预测是美国印第安原住民女主莉莉·格莱斯顿会因其身份得奖,事实证明,本届偏爱的就是用猛力的,与其相比,《花月》中的莫莉实在“正常”了些,所谓印第安女人的优雅与痛苦,在表演上怎么都说不上惊世骇俗。

所以,只能希望这不过是奥斯卡的一届潮流,倘若未来都是灌注导演省思的“严肃电影”,凡事皆哲学,凡人皆深刻,对观众倒也还真是挑战。事实上这几年的风尚皆如此,不再是一朝温情隽永的文艺故事,一朝华丽绮幻的歌舞秀场,抑或是一朝百转磅礴的史诗巨作。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