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翔
把各种废弃烟盒盖撕下来,折成长方形卡片后,以空掌心击拍。这种名为“烟卡”的游戏近期在一些地方的校园中“火”了起来。一些商家嗅到商机,部分电商平台店铺显示相关商品已销售超过10万件。
粗看“烟卡”游戏,很容易让许多70后、80后回想起小时候玩过的“香烟牌子”。虽然玩法类似,但是“烟卡”游戏使用的却是从卷烟盒上剪下来的烟标,一些孩子为收集不同品牌的烟盒,或向家人索要,或在网上购买……不少人担心这样的游戏会让未成年人过早接触烟草制品,如海南省三亚市教育局就发布了《防止学生沉迷“烟卡”游戏重要提示》。
从萝卜刀、鼻吸能量棒,再到“烟卡”,这些所谓的新潮“玩具”在校园中流行,除了满足了一些孩子的好奇与耍酷之心外,也折射出不少孩子由于学业负担而陷入“不会玩”“不知什么可以玩”的困境。
“玩”不是贬义词。每一位家长在童年时都有自己喜欢的玩具和游戏,因而面对孩子热衷的各种新奇玩法,要学会理解其喜好并了解游戏规则,从中获悉他们喜好背后的原因。家长要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去玩,也应挤出时间陪孩子一起玩。疏堵结合,再加以引导,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值得“玩”的。
玩是孩子的天性。会玩的孩子,可以在游戏、运动中体验到战胜困难、挫折的喜悦与满足,并会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多数会玩的孩子学习成绩并不差。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发挥协同育人机制,指导孩子去玩,让孩子学会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