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蕊(左一)在教学中
身着淡蓝色护士服,左胸口别着党员徽章;长发盘在护士帽下,讲起话来精神干练。上海市同仁医院护理部主任李蕊来自河北,今年44岁,从事护理工作已近20年,“深入一线”“爱岗敬业”是她身上难以磨灭的标签。
中华护理学会急诊专委会副主委、上海市护理学会急诊专委会主委、左英护理奖得主、中国好护士、上海市好护士、上海市先进工作者……每一项头衔与荣誉的背后,都是李蕊在护理专业领域里日复一日的深耕细作。
做专业的助手
第一次接触到护理行业,是李蕊的家人生病住院。“那时候年纪小,我看到护士一直陪伴在病人身边,帮助与抚慰他们,觉得这是一份神圣的职业。”因此,成为一名护士是李蕊自小的梦想,护理专业也成了她考学时坚定的选择。
从医学院顺利毕业后,李蕊如愿加入上海长征医院,成为一名呼吸科的护士。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尽管日常临床工作排得满满当当,但李蕊并不满足于这种按部就班的状态,“我想深入临床一线,在最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于是,李蕊竞聘了所有人都不愿意竞聘的岗位——急诊科护士长。面对一年365天连轴转的工作压力,她几乎整天“泡”在急诊室里,过年也从未回过一次老家。
2015年,李蕊又被调整为医院的总护士长,负责分管急诊和重症。两年后,她正式加盟上海市同仁医院。在带领团队工作期间,她格外注重对每一位护士专业能力的培养。“我们是医生很好的合作伙伴,能够直接接触到病房里的每一位病患,要做的事不只是简单地打针输液。”在她看来,护士要成为医生专业的助手,“如果能准确专业地了解病情,就能提供给医生有效的建议,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
注重培养“绝活”
在李蕊长达近20年的护理生涯里,“以患者为中心”是一则不变的信条。上海市同仁医院护理部科研代理干事张佳是李蕊的研究生,2020年入学,2021年正式入院。在她的印象里,李蕊总是把“一切为了患者”挂在嘴边。“不论做科研还是临床,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患者的问题。”而在这方面,李蕊以身作则,主动深入临床一线了解患者情况与需求,想尽办法寻找问题的根源所在。
上海市同仁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护士长郭志恒已工作了6年,是“男丁格尔”男护士科普团队的一员。“这个团队是李主任的心血,是她一手打造的。”他说。原来,为更好地稳定护理队伍,发挥男护士的护理优势,深知急救重要性的李蕊带领男护士学习急救技能,并下社区、下学校开展急救科普,让急救知识辐射到更多人。
在带领团队时,李蕊还格外注重培养每一个男护士的“绝活”。“别人不会的我会,别人会的我更专,这就叫绝活。”上海市同仁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钱飞虎告诉记者,他尤其擅长看心电图,第一眼就能看出患者的大致病因。“还有的男护士擅长打针、读片,甚至能在手术时预判医生下一步需要的器械。”
时间管理大师
面对繁重的科研与临床护理任务,还有研究生的带教工作,李蕊没有退缩,不仅力图把每件事做好,还一直持续提升自己。“我现在护理学博士和管理学硕士同时在读,从来没有间断我的学习之路。”她说。
“我的时间都是按小时来划分的。”李蕊坦言每天5时20分起床,6时半到医院,“办公室一般找不到我,下午5时下班后,我才有时间坐下来处理遗留的工作。晚上八九时到家,还要打开电脑写一些决策性内容。”到了周末,李蕊奔赴各地参加课程,晚上还要腾出时间开展研究生会议。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蕊带领的研究生队伍,立足临床、发明创造,实现了多个零的突破,手环式留置针固定器、可调节的耳挂式固定器、转运车旁氧气袋自动加压收纳装置等专利已被应用到临床。
全身心扑在工作上,时常让李蕊对家庭感到有所亏欠。“儿子正在读高二,小时候他常站在窗边等我回家,一等就是两三个小时。”但令李蕊欣慰的是,她的每一步成长都获得了家人的大力支持。虽然护士帽下的白发多了不少,但李蕊始终义无反顾地奔跑在奋进之路上。
本报见习记者 陈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