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2日 星期日
野马(外一章) 风纪扣 与军舰的首次相会 店招乱弹 选择之惑 心归何愁叶落时
第16版:夜光杯 2024-04-08

选择之惑

肖振华

老刘最近想买辆车,买传统能源的、混合动力的还是纯电动的?买家用轿车、SUV多用途车还是越野车?至于品牌,更是林林总总,选不胜选。他在群里发问,却未获回应。其实大概率是群友没看到。群越来越多,除了同事、同学、同乡、同好等,又有旅游、聚餐、购物,还有一次次的活动……群在朋友在,贸然退出不礼貌,但面对满屏小红点,剪不断,理还乱,难以下手,最终略过。

生活中的选择无时不在。没有选择的单一性不好,生活单调,穷匮乏味。比如服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女人列宁装、男人中山装,六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中期,最为崇尚的是军装,人不分男女老幼,色仅有深蓝绿灰。看看现在满街的红飞翠舞,玉动珠摇,这是丰裕选择盛开的繁花。很多女性出门前站在家中大衣橱前,踌躇不决,她们需要根据当日的天气,挑选款式颜色,选择相应搭配,尤其是参加社交活动,更是一件件地穷幽极微,比划考量,选择的艰难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与此相反,单一有时也给人解脱。

我们小时候一大兴趣是去弄堂口连环画摊,一分钱看一本,后来小书摊没有了,书荒年月,偶尔一两本被翻阅破损的书,都在同学之间如饥似渴地流转。读完不罢休,还想奢侈地抄写,那时有人借我一本《诗词格律十讲》,六十多页,三万余字,用了两个夜晚终于抄完了,一本湛蓝色的练习簿,似乎比读中文系的笔记本更扎实。现在家里纸质书卷帙浩繁,手机上的电子书更是不可穷尽,但挑选一本阅读,往往寻视半天,难以决断。有孩子的人家,餐桌上、沙发上、钢琴上、床沿上,绘本处处,天女散花,但很少有小孩能完整地讲述一个童话故事。

围棋大师吴清源和他的同门师兄木谷实,被称为“棋界双璧”,但弈棋风格各异。两人面对棋枰的几十种变化,木谷实从最不可能成立的那种变化算起,把所有选择全部算完,穷尽一切,才进行最优化决策。吴清源不是这样,他从最有可能成立的那个变化算起,如果如愿以偿,就停止演算,举手落子,不再考虑其他的选择。两个人下棋,木谷实沉重,吴清源轻松,尽管木谷实全力以赴,仍然被吴清源击败,最终略逊半筹,这是胜利方对于选择的技高一筹。

选项多了,会让我们感到迷惑,有人觉得与其耗费精力做选择,不如干脆听天由命。其实这也是一种选择,在多项选择框中勾选了轻松容易的,建立了隐藏在选择背后的、无意识的选择模式。你对自己的生活麻木无感,偎慵堕懒,选择的回馈必定是浑浑噩噩,随波逐流,就像很多时候习惯性地拿起手机,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拿起来一样。智者畏因,凡夫畏果,因不变的时候,果不会因为你的行为发生变化。

社会心理学教授巴里·施瓦茨写了《选择的悖论》,告诉人们怎样走出选择的困境。一种是摈弃“损失厌恶”心理,主动放弃选择的数量,就近入手,只尝试两三种选择,比如买衣服时只逛两三家商店,在两三种口味之间选择奶茶,从书橱里拿出两三本书来选择阅读……另一种是调整选择目标,不要非得找到最好的,只要足够好就行了,“够好”是一个相对标准,伸手可及,知足常乐,而“最好”永无边际,会花费更多的精力进行选择,也更容易感到后悔。

诗人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在行程中,信息过载、选项繁杂,需要人们的控制,需要纳入有效的社会管理,比如信息的类型、数量和规模,传递中的疏密适度,数据的有效负载,主事者同样面临一个选择。回到本文开头,如同朋友圈人数有上限一样,微信是否也设立一个组群入群数量,一旦超越了,不撤不建,先退后入,或许会减少现在众群霸屏,让人为难的烦恼。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