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方
开春,想来杭州的陌上花已盛开,就有朋友约着要去看花。
朋友是东北人,客居江南日久,已是缠绵的江南胃口,硬桥硬马的东北菜吃不惯了。刚出高铁站,就闹着要去老字号的“江南春”品一品新上市的条头糕。
江南糕点,大量使用了糯米,是糯几几的。条头糕是用糯米裹上红豆馅,简约但不简单。越纯粹的食材越考验它的本味,红豆太甜则齁,糯米皮太厚又嫌不甜,两相要搭配得正正好好才是上品。条头糕,堪称糯几几家族的入门款,朋友选它开启看花春食之旅,实在是一个懂经的吃货。
南北糕点,各擅胜场。北点,一般以麦面为主料,块头大,颜色也艳,口感以筋道为佳。有次,我去太原,走访古城,见识了当地著名的花馍。好家伙,一个馍大约有上海的两个鲜肉大包那么大,纯是白面制成,一口咬下去,面上能留下牙印,入口着实丰盛,一大口下去腮帮子都是鼓鼓的,得细细嚼会儿才能咽下,主打的就是一个香甜爽快!
相比北点的豪爽快意,江南人的糕点,可就温柔太多。《天龙八部》“向来痴”这一章,段誉被鸠摩智所胁,在太湖上遇到阿碧姑娘,一路小船轻桨,在布满菱角的湖水上穿过,到了一处粉墙黛瓦的所在,阿碧姑娘拿出四样糕点飨客,分别是玫瑰松子糖、茯苓软糕、翡翠甜饼、藕粉火腿饺,“形状精雅,每件糕点都似不是做来吃的,而是用来玩赏一般”。段誉贵为南诏王子,也忍不住叫好不迭,“吃一件赞一件,大快平生”。
这便是江南糕点的趣味,精致里又透着文雅。江南清明前青团上市,大家争相尝新,被称为“尝春”,这称谓也颇风雅,有古之遗风。
4月主打的青团可谓江南糕点糯几几门派里的明星,早在唐朝,白居易就有“寒食青团店,春低杨柳枝”的诗句,真是长盛不衰的顶流。春天,艾草正盛,聪明的江南人拿它来制青团,把春色揉进绵柔的糯米里。艾草特有的草木香融合馅料的鲜甜,这种口福,真是其他地方的人艳羡不来的。
江南糕团名店众多,其中翘楚,如上海之沈大成,杭州之江南春,而苏州就是黄天源。
黄天源,距今已两百余年。但靠着“糯几几”的口感,最早只是一个粽子摊,逐渐形成了今日的规模。1956年,在三清殿举办的苏州美食展览会上,黄天源的师傅用糯米、面粉塑造出了一个高一米、宽六十厘米的“三清殿”。这座艺术品,不但宫殿形制俱全,就连神像、雕花长窗和三十根柱子也都一应俱全。我想,它应是江南糕团有史以来最恢宏的杰作吧。胜在品种繁多,竟有两百余种糕团,堪称糯几几博物馆。
我在他家的桂花糕、薄荷糕、梅花糕、海棠糕等一众糕团里也挑花了眼,最后在网店盲选了五种,快递到家。吃前,隔水蒸上三五分钟,让水蒸气充分洇湿糕团,它便恢复了周身柔糯但又韧劲的口感。切忌用微波炉加热,没了水汽的滋润,糕团发硬,那就是暴殄天物了。他家的葱油咸猪油糕,在众多甜口的糯几几里独树一帜,入口微微咸鲜,还带着一丝淡淡的猪油香气,但绝不腻口。
江南糕团,于形于色于味,真是江南人文的绝配。唐人韦庄写道:“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我想,画船里的人,手里如果有点心,断断不会是锅盔白馍,抑或是驴肉火烧,一定只能是咬上一口“糯几几”的江南糕团,才配得上江南绵绵的雨,软软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