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晶体生长周期7天缩短至1.5天 “绝世武功”和科技创新 深耕10年  终解光储充一体难题 国产减重药突围  靠原创打天下
第6版:科创上海 2024-04-20
他们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200多座电站被推广应用——

深耕10年 终解光储充一体难题

光储充一体化电站 本版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能源转型让光储联合迎来高光时刻,然而多元异构设备智能集成与复杂场景下源荷的动态匹配却是世界性技术难题。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孙耀杰教授和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高级工程师张宇带领团队密切协作攻关光储联合关键难题,《光储联合系统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摘得2022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

基于该研究,他们解决了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多目标协调控制、多设备协同集群、多维度测试评价和多层级配置等多项技术难题,取得集高可靠运行技术、高性能核心设备、高保真测评方法和高等级设计规范于一体的系列成果,实现了光—储联合系统的高效聚合与供需灵活调控能力。相关成果在国内外两百多座电站中推广应用,制定的国际标准被欧盟国家采纳,引领了光储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有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首创系统测试平台

光储联合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含众多规格不一的能量型、功率型设备,广泛应用于削峰填谷、功率平抑、负荷跟随、应急供电等多个复杂场景,其中的控制难度可想而知。“我们提出以多设备数智集成技术和多目标协调控制方法来应对这一挑战。”孙耀杰说。

经研究发现,典型工作周期曲线对光储联合系统应用场景具有良好表征能力,基于此,团队首创以典型工作周期曲线统一表征储能系统多场景运行性能的测试方法,并从技术性能、安全及可靠性、经济效益出发,建立兼顾储能电池寿命评估的光储联合系统多维度运行评价体系,并建成了国内首个光储联合系统测试平台。

团队还对光储联合系统的容量配置规划与整站设计作出了贡献。他们以全生命周期精细化储能动态运行特性模型为蓝本,提出了计及全寿命周期和市场收益的储能容量配置多层规划方法,以及覆盖光储联合系统选址定容、接入方案、功能配置和设备选型的详细设计要求,力求为光储联合系统的统一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贡献力量。

技术成果走向全球

当下,全世界都在追求建立更高效、清洁的能源体系,团队在光储联合技术领域深耕10余年,相关技术转化初见成效,为这一目标贡献了上海力量。

“我们认为,团队10余年心血凝聚而成的标准、专利等成果为光储领域填补了一定的空白。”项目团队在相关领域主导编制并发布了20余项标准,其中国际标准IEC TS 62933-2-2、IEC TR 62933-2-200被多个欧盟国家采标,国际标准IEEE P2836被纳入美国储能安全标准体系。“我们相信在标准所建立的体系之下,未来光储联合系统将会有更加明确的发展方向。”团队核心成员时珊珊说。

“光储联合技术成功孵化了国内首个光储充一体化电站,也积极参与到全球环境基金项目的12座光储联合电站的建设中,这是团队所有成员智慧的结晶。”孙耀杰说。团队还成功研制了4大类,10余项产品,并销往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在未来,团队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标准和开发系列化产品,为全世界能源转型贡献光储联合技术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本报记者 马亚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