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惨淡经营”戒 惊鸿一瞥 聪明的花儿 “姊妹”与“姐妹” 最后的野餐 与王丹凤的两次合作
第13版:夜光杯 2024-04-30

“姊妹”与“姐妹”

吴其尧

我曾在“夜光杯”上写过一篇《“兄弟”一词有多义》的小文章,文中提及古时甚至有称“姊妹”为“兄弟”的,所举的例子是《孟子·万章上》:“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当时因找不到更多的例子,以为称“姊妹”为“兄弟”这一用法极为少见。最近读袁庭栋先生所著《古人称谓》,袁先生提供了另一个例子:《明史·费宏传》“宏从弟编修寀,其妻与濠妻兄弟也。”袁先生特别告诫说:“这种用法虽然很少见,但我们也应当知道,以免误解。”袁先生说得极是。

与兄弟一样,姊妹之称,也是古今皆同。《尔雅·释亲》里说:“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这是对兄弟的解释;还说:“男子谓女子先生为姊,后生为妹”,意思是男子称比自己先生的女子为姊,称比自己后生的女子为妹,这固然没错,但容易造成误解。其实,在先秦时期,女子也可称比自己先生的女子为姊,比自己后生的女子为妹,这在《诗经》里可以找到例子:《邶风·泉水》“问我诸姑,遂及伯姊”。郝懿行在《尔雅义疏》里指出《尔雅·释亲》对“姊妹”的解释不当:“女子亦谓女子先生为姊,《尔雅》略举一边耳。”与兄弟称呼不同的是,今天我们更多的是以“姐妹”用来称呼“姊妹”。袁先生指出,以“姐”代“姊”,早在唐代就有,到了宋代,这种用法已经很普遍,吴曾《能改斋漫录》里就说:“近世多以女兄为姐。”洪迈《夷坚志·贾廉访》:“当时遣仆驰白姐姐及贾郎。”但在古代,“姐”在称谓中不仅有“姊”的含义,在有的地方还可以用来称呼“母”,《说文》中“姐”条:“蜀谓母曰姐。”

最近,我突然想到:其实在我家乡浙江东阳,“姊妹”或“姐妹”也是可以用来称呼“兄弟”的。从发音来看,东阳方言(属吴方言之一种)似更倾向于称呼“姊妹”;在用法上,“姊妹”可以包含“兄弟”在内,比如:“我家姊妹四个”的意思既可以是“我家有四个姐姐妹妹”也可以是“我家有四个兄弟姐妹”。所以,在东阳方言里,如果有人问你:“姊妹几个?”通常是包括“兄弟”在内的;如果问你“弟兄(哥弟)几个?”则不包括“姊妹”在内了。我感兴趣的是,现如今“姊妹”(包括“兄弟”在内)的这种用法,不知使用范围有多广?除了东阳,现在还有哪些地方的人还在使用这种称谓?就这个问题,我曾请教过分别来自山东、山西、河南等中原地区,甘肃、宁夏等西北地区,还有浙江温州、绍兴地区的同事和朋友,他们都说当地有这种用法。

还有一种说法是:“姊妹”可以包括“兄弟”在内,但“姐妹”则不可以。这一说法不知是否成立,苦于在古代文献中找不到例子,特求教于大方之家,幸有以教我。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