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汀
多年来,与老年亲朋好友在各种场合的聊天中发现,总有一些人对别人的话题持习惯性反对。别人的话题刚开了头,就打了人家的“拦头板”,何况,自己的反对意见或纠正却也未必准确。如此,常会给原本融洽、轻松的聊天氛围注入尴尬,甚或引发无谓的争论。
其实,知识缺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认识不到或刻意回避与别人的差距,固守在老化的知识结构上停滞不前,难以跟上新时代的发展节奏,又被上年纪的心理优势所左右,所以,即便属于轻松闲聊的场合,他们也容易成为习惯性反对的一族。
从老年心理学角度分析,持习惯性否定思维的人,其实是自卑、缺乏自信的应激反应,也是表现存在感的一种心理满足。要克服这种思维习惯,完全可以通过学识修养得到改观。
窃以为,老年人的茶话也好,闲聊也罢,无非就是一个愉悦的交流、轻松释放的过程,有的话题甚至无所谓有对错之分。出于互相尊重,在听别人发表意见或讲故事时,是否可以先耐心认真地听一听人家在说什么,假如说的有错处,是否可以先记住要点,等别人说完了再给予礼貌的纠正也不迟。只是千万覅别人一开口,话音未落,你就习惯性地奋起反驳、否认。互敬互重的聊天交流,既能让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也展示了自己彬彬有礼的优雅从容,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