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奥运项目霹雳舞(巧色剪纸) 了不起的“本帮菜” 喷嚏的警示录 骑牛逛镇 吃笋小记 平凡之人
第14版:夜光杯 2024-05-17

平凡之人

艾莉莎

几年前,对面新村里有个老板。他是卖米的,平平凡凡的上海人,40多岁。他的“商铺”是家门口,当然没有门面、柜台,只有小板凳一只。晴天他在外面,下雨搬至走廊。一只电子秤,二三袋米,几只空袋,是他的全部家当。每天6时,他准点出现。他的家门口对着新村大门,进出的人很多,打一声招呼,生意就成了。

买米的人不很多,无顾客时,他看《新民晚报》很专注,翻来覆去地看。有时看厚厚的书,有一次我惊奇地发现竟是大仲马的书。听说,他是资深股民,现在还做一点股票,腰里别着手机,却很少看。他常与邻居们论“股”谈“基”。站在他身边的闲人,多半是他的顾客,一面喝着玻璃瓶里的茶,一面聊天,有时为某只股票,几个人争得面红耳赤,有人会骂:“迭只瘟股……”他却从不爆粗口,只是笑笑。

他总是着装整齐,乌黑的头发搽了油往后梳,西裤笔挺,夹克衫里是雪白的衬衫,系着领带。再热的天也穿着袜子,脚上是擦得锃亮的皮鞋。他去送米时,肩上搭块布,手里拎着拖鞋(进门好换)。他卖米像上班,朝六晚五,分秒不差。

大家都叫他“老板”,他总是微笑着应一声。顾客只报个数字,并不盯着看秤,他自己秤,把米装好,然后去送。附近有4个新村,还有2个小区,他的生意特别好。去送米时,他的东西就这么放着,不必托人照看。他走开时,有人买米,会放张条子在秤上,上面只有名字和数量,不用留地址,他从不会搞错。除了米他不卖别的东西,不过也有例外,老人颤颤巍巍地走过,有人会对他说,明天代我买两瓶酱油送来,他笑着点头。有阿婆抱着孩子拎着篮子气喘吁吁地走过,他会笑嘻嘻地对孩子说:“来,阿叔抱!”孩子都认识他,伸出双臂让他抱,他会送到家。家长走开去办点事,把放学领回的小学生放在他那儿,说句:“孩子交你了,我一会儿就回来。”他把小凳让孩子坐,专注地看着,米也不送了。这些分外事,托他的人自然地说了,他呢,毫不嫌弃地做了,就像家人,或是朋友,一点没有违和感。有时,会有几个小孩子在他摊位上等家长,小孩天生顽皮,在他面前却乖得不像话,因为他说,你再皮,下回我就不管你了。此话居然管用极了!新村里本来还有流动的米贩,后来都不见了踪影。

每天晚上,他会牵着狗一起散步。路上有人要买米,他总是笑着答:“明天给你送去。”晚上他“下班”了,有妻儿要呵护。后来很久没见他,听说搬走了,是买新房了。附近的人家,常因再没人送米到家而想起他的好,特别是那些老头老太,不会用手机,又没力气扛米上楼,再找不到这么好的送米人,发出声声叹息。

爱看书看报、很斯文的他,从此再没见过,相信他不用再卖米了。买了大房子的他不知怎么交上了好运,想想也就明白了。一个人,不管选择了什么道路,做何种工作,只要神闲气定,心中有一定之规,好运定会垂顾他。敬己者,人必敬之,助人者,天必助他,奇迹就会发生。谁说读书无用?知识改变命运是铁律!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因为,我常常借书给他,我还是他的铁杆顾客之一。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