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一张合影 比赛看得舒心  体验玩得开心 新奥运  新气象  新活力
第9版:文体新闻/体育 2024-05-20

新奥运 新气象 新活力

——写在首届奥运会资格系列赛首站赛事落幕之际

扫码看视频

全新的奥运会资格系列赛首站,能否在上海成功举办?昨晚,四项赛事和城市体育节绚烂落幕,围绕体育与文化、音乐、艺术的碰撞融合,上海举创新、包容、开放的城市之力,交上一份出色的答卷。为期四天的比赛落下帷幕。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为首站主办地上海点赞:“我给上海打10分(满分)!”

新奥运

8年前的里约奥运会,收看奥运转播的观众平均年龄为53岁。为了改变形象,奥林匹克主动出击,积极拥抱年轻观众,资格系列赛应运而生。四项广受年轻人喜爱的城市街头运动——霹雳舞、滑板、攀岩和自由式小轮车,被打造成为这一节日型赛事的核心内容。如果你之前观赏或者参加过其中一项或者两项运动,那么来到位于上海黄浦滨江的城市公园就会发现,将四个项目集中在一起竞演,是非常成功的创举。它们最大范围地吸引到城市年轻群体的关注,同时将街头运动的魅力无限放大,产生聚变效应。来自全世界的464名极限运动高手,在风格鲜明的四座场馆,呈上精彩刺激的竞赛场面,更将追求真我、挑战极限的精神内核,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眼前。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说:“年轻的一代已经找到了新的和奥林匹克打交道的方式,他们也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的价值观。”

整个奥运会资格系列赛期间,共有4.5万余人入场,其中58%的观众为18岁至45岁,18岁以下的观众占到30%。

新气象

体育赛事,也是跨文化的传播交流平台。在上海的公园里,英国滑板运动员麦克唐纳遇见几个玩滑板的孩子,“他们大概12岁的样子,能做出我这个年纪无法完成的动作。东京奥运会滑板进入竞赛项目后,我很高兴看到它成为了孩子们触手可及的运动。”

在城市体育节的滑板运动启蒙区,年轻人和孩子走上迷你的街式赛道,体验并学习滑板的基本动作。上海市滑板队领队、国家级裁判员邹杰说,通过这样的方式,上海正在加快青少年滑板爱好者和滑板文化的培育,“借助奥运会资格赛,我们很多小运动员与外国同龄选手有了交流,城市街头运动的文化是需要时间来积淀的。今后我们要多请进来走出去,让我们的孩子更多地积累,也更深地理解滑板这项运动。”

霹雳舞、滑板、攀岩和自由式小轮车,自出现在城市街头的那一天起,就代表着信任、友爱、团结和胜利。在奥运会资格赛现场,运动员们在赛场上登场亮相,赛场外也见到了彼此。你能强烈地感受到,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话,这些理念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新活力

以运动之名,塑造城市形象,传播城市品牌。奥运会资格赛霹雳舞预赛开赛前,全场已经嗨了起来——在追光灯下,观众席上的小朋友一个个大胆地站起来,跟着DJ的节奏舞动身体,Battle起来。未来的B-boy、B-girl脚下跃动的,正是上海的脉搏和气息。

上海与国际奥委会理念高度一致,为全球首站奥运会资格系列赛注入全新创意——城市体育节,通过启蒙、展玩、展演等内容设计,将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完美融合,打造出崭新的城市IP,并着力将体育与文旅相互赋能。

在上海,日本滑板少年小野寺吟云尝了小笼包,美国舞者扎克将田子坊的烟火气发布在社交平台。他们体验了绕龙灯、涂鸦农民画、国风唢呐AI演绎等海派非遗文化,感受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品格。4.5万名入场观众中,外国游客占到11%,这一周,他们足迹遍布外滩、豫园、上海之巅等申城地标,发掘上海独特的城市魅力。

昨晚城市体育节的乐动巅峰派对,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现身,特地为因小轮车结缘的上海情侣李浩然、李黎送上新婚祝福。作为上海的老朋友,巴赫感言:“中国和上海再一次为我们设立了标杆,给我们的奥运会各项赛事组织设立了标杆。”

再见,奥运会资格系列赛。难忘,上海精彩的组织运营。年轻、开放、活力的城市之美,将铭刻在奥林匹克的记忆之中。

本报记者 金雷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