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公园廿分钟效应”让生活更美好 再次刷新“临港速度”
第3版:要闻 2024-05-24

再次刷新“临港速度”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开工,从洽谈到签约仅1个月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开工仪式现场 临港管委会供图

昨天下午,东海之滨,风起潮涌。

机器轰鸣,打桩机上下往复,在场见证者心情激动。

这是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之外的第一座储能超级工厂,也是特斯拉入华十年来,继上海超级工厂之后,在中国的又一大型投资项目。2019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在临港实现“当年动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本次上海储能超级工厂从洽谈到签约仅用时1个月,再次刷新了“临港速度”。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投产,投产后超大型储能电池Megapack产量将高达1万台,储能规模近40吉瓦时(1吉瓦时=1000兆瓦时)。Megapack每台机组可存储超过3.9MWh的能源,可满足3600户家庭一小时的用电需求,能满足从1MWh小型微电网到GWh+级大型电力项目的需求。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出席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开工仪式。

双向奔赴 互相成就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开工,是特斯拉储能全球布局的重要一步,也是临港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致辞时表示,特斯拉与临港双向奔赴、相互成就。作为上海发布“扩大开放100条”后首个签约落地最大的外商独资新能源汽车项目,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成就非凡。临港新片区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总产值,已经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与“发动机”。

很多人好奇,特斯拉为何再次选择了临港新片区。在吴晓华看来,有几方面原因。2018年7月10日签署合作协议,2019年1月7日开工建设,2019年12月30日整车下线交付,2023年9月6日累计产量突破200万辆整车规模……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屡创奇迹的背后,见证了临港新片区对优化营商环境孜孜不倦的追求,折射出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心与行动。临港有“临空港、临海港”的交通优势,洋山深水港和南港码头助力特斯拉储能产品销往全球各地。临港背靠长三角,拥有储能产业链集群优势,在电池Pack、PCS、BMS、安全防护、箱体加工等领域集聚一批世界级储能零部件供应商,可以帮助特斯拉最快时间、最大力度降低成本。临港在保税加工、数据跨境、资金进出等领域的对外开放优势,为特斯拉产品全球化提供便利条件。此外,临港有独特的用电侧“刚需”环境,推动临港集团、有孚网络与特斯拉合作,创造了“特斯拉储能开工即订单”的奇迹。

储能行业 前景广阔

“多年来我一直预测,储能业务的增长速度将远远快于电动车业务——它正在实现。”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说。

特斯拉储能产品目前遍布全球超过65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全年装机量为14.7吉瓦时,2024年一季度的装机量更是达到创纪录的4.1吉瓦时,储能业务毛利同比增长140%,是特斯拉增速最为迅猛的业务之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新型储能”。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530万千瓦/7768万千瓦时,较2023年一季度末增长超过210%。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之一,正在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并大力发展储能产业以应对电网调峰、平滑波动的需求。随着中国“双碳”目标的推进,储能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为特斯拉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本地化生产和运营经验。在此基础上拓展储能业务,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协同效应。

开工仪式后,特斯拉与临港集团完成中国首批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Megapack的签约。此次采购的超大型电化学商用储能系统将用于临港新片区数据中心的储能场景,也将助力临港新片区打造低碳城市战略和实现“双碳”目标。临港绿创公司副总经理邓浩强告诉记者,智算中心电力需求量大、对电能质量要求高,通过引入高成熟度、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的国际先进储能技术,可大幅提升数据中心用电稳定性、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并产生可观的节能降碳效益。

跨前服务 成立专班

“正是在政府支持下,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项目才能在短时间内开工建设。”特斯拉储能业务高级总监麦克·斯耐德赞赏中国政府的支持和上海优质的营商环境。

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副处长李向聪告诉记者,为保障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早开工、早投产,临港管委会跨前服务,成立了专班,每周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商讨、协调项目落地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高科处四级调研员奚涛举例,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项目地块西侧是河道,东侧紧邻地块还未出让,因此只有南北两个公共出口,人员进出、施工物料运输不便。经过多次商讨、实地研究决定,在(南奉界河)上临时架了两座桥,增设了两个出口。相关部门还多次协调,在企业保障安全前提下,允许提前进场探勘土地地形,以便进行方案设计和施工前的准备。临港管委会帮助特斯拉建设了临时用地,供其建设使用,配备了临电、临水。

此外,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项目应用了临港新片区在工程建设领域新推出的“项目服务包”,具体来说,就是针对项目视角和特定场景将全套服务体系前置嵌入到审批启动前,把企业端、政府端的事项都塞进一个“包”,从项目出发制定节点流程图。“通过服务包的设计,企业从最早在投资意向还没有完全清晰的时候,就能快速获得相对准确全面的政府服务要求、管理要求,实现一个全过程的无缝衔接。尤其是碰到问题也不用这个部门或那个部门分开找,而是有一整套的比较成熟的‘零时差’的响应和解决问题的机制。”临港新片区审批审查中心副主任、项目建设服务办负责人闵之光说。

再度携手 共创未来

今年4月,特斯拉迎来了“中国大陆首批车辆交付”的十周年。在这十年间,特斯拉中国车主数量从首批的15位增长到170多万,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也持续向全球输出“中国智造”。自2019年正式投产以来,上海超级工厂依托中国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一流的智造能力,零部件本土化率达到95%,率先实现了平均30多秒下线一辆整车的行业奇迹,成为特斯拉全球主要的出口中心,2023年累计交付量达到94.7万辆。

“生产整车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是中美产业和科技合作的典范,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是我们在中国开启的发展新篇章。”特斯拉公司副总裁陶琳告诉记者,作为“链主”,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带动长三角形成了“四小时新能源汽车生态圈”。上海储能工厂将延续和上海整车工厂一样的思路,作为非常重要的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储能超级工厂也有助于提升中国相关行业产业链的韧性。

据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改处副处长庄青松介绍,临港新片区是国家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示范区,也是全市储能产业和应用、虚拟电厂建设发展示范区。临港新片区为储能示范应用提供丰富的储能应用场景,比如工业企业、数据中心、光储充站点、综合能源站等。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为储能产品供应商和应用方提供了良好的对接渠道,不定期举办项目沟通会,促进优质储能产品在新片区的应用。

“我相信临港与特斯拉之间的合作不仅局限于汽车和储能,未来充满想象。”吴晓华说。 本报记者 杨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