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应有的模样 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 海派书画的美,让老外们惊叹连连 自行车上看中国,日子真“扎劲”
第5版:上海新闻 2024-05-24
“老外讲故事”俱乐部成员走进“春申墨缘”书画展

海派书画的美,让老外们惊叹连连

一条18米长的《十二生肖图卷》在上海友谊商店三楼艺文空间的“春申墨缘——十人国画小品联展”上铺陈开来,几位来自“老外讲故事”俱乐部的外国面孔在这条长卷前发出惊叹:“中国传统书画真的太美了!”这是昨天“老外讲故事”俱乐部海派书画鉴赏活动的现场。展览汇集海派十位优秀画家,展出近百幅画作,画家到场为外国友人导赏。

来自墨西哥的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美术理论专业博士生逸馨(Pilar Mejía Buenfi)被钟基明笔下的“外国小猫”吸引驻足。钟基明擅长画各式各样的猫,作品《虫趣》中的这只小猫脸颊饱满、鼻子短短,俨然是带有国外血统的品种;虽然是一只“外国小猫”,但画作中大量留白,仅配有一枝花枝,花枝上还停着一只小虫的构图方式,带有极强的中国画韵味。“中国画家很多都有自己的专长,有的擅长花鸟,有的擅长建筑,像我就是画猫。”钟基明向逸馨介绍,“但为了画好这一个主题,我们要读很多书、学很多东西。要画猫就不能只画猫,要研究猫所在的环境,要研究和猫发生关系的其他人事物,要把很多东西研究透,只有成竹在胸,才能下笔有神,在寥寥几笔的写意画中,一下子勾勒出猫的神韵。”这番讲解让从事艺术类专业研究的逸馨,对中国传统书画的特点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墨西哥没有这样的画,世界其他国家都没有。西方的油画追求形象、细致,不像中国画有一股中国人特有的浪漫。这场活动非常有趣,它令我看到中国传统绘画仍在发展,没有失去自己的本质,并且还在融入现代社会,融合世界文化。”

正在上海交通大学读研究生一年级的俄罗斯姑娘周凌寒(Olga Elagina)也是一位“中国迷”,她的中文名就取自古诗《梅花》中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因为“俄罗斯在中国的北面,天气寒冷,这首诗描写的正是寒冷季节的风景”。观展结束,“老外讲故事”的成员们还跟着书法家上手体验了拓印、书法等中国传统艺术。周凌寒也在书画家的指导下,蘸颜料、铺宣纸,印下了一张一半为龙形图案、一半是传统书法的“福”字。虽然在各大博物馆多次欣赏过中国书画,但自己亲手体验对周凌寒来说仍是第一次,她举着自己印好的“福”说:“虽然不完美,但是我很满意很喜欢!”周凌寒认为:“中国书画需要创作者很深厚的功力,我最喜欢的一幅虎的画作,就是既展现了虎的凶猛,又把它优雅、端庄的美画得栩栩如生,这样的程度是很难拿捏的。我体验拓印,虽然只几分钟,但我觉得最难的部分是图案的设计和雕刻,一定让艺术家花了很多工夫。”

画家沈向然的水墨画《皖南人家》描绘的是中国传统徽派建筑,他一直致力于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展示。沈向然说:“中国书画的风格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上海是国际大都市,海派文化海纳百川融合东西方文化,很适合走出国门。作为海派书画家,我们有责任帮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

本报记者 吴旭颖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