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公募REITs 迎发展机遇 大盘总体呈现“进二退一”走势 新能源车“充电服务”盈利难题如何破解?
第7版:新民财经 2024-05-25

新能源车“充电服务”盈利难题如何破解?

被誉为“中国充电服务第一股”的能链智电,因近来股价持续下跌并连续多个交易日跌破1美元而备受关注。根据纳斯达克退市规定,若上市公司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即符合退市标准。

在整个行业里,能链智电的情况并非孤例,相关企业亏损的情况普遍存在。不禁让投资者心生疑问,新能源车“充电服务”还是一门好生意吗?如何破解盈利难题呢?

充电桩数量大幅增加

能链智电是中国首家在美国上市的新能源车充电服务公司,以轻资产商业模式为主,即利用现有基础设施,通过在线服务提供充电站信息,实现众多充电站和充电桩联网,并呈现给终端用户。公司作为中介平台,抽取充电服务费佣金。

由于市场需求增长,越来越多相关企业围绕新能源车进行布局,市场上新能源充电桩的数量也大幅度增长。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增充电基础设施近339万台,较上年增幅超过30%。其中,公共充电桩领域新增92.9万台,增长率高达42.7%;随车配备的私人充电桩增量达到245.8万台,同比增长26.6%。

这种趋势还将持续。普华永道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随着电动汽车日益普及,催生了欧洲和中国对充电基础设施的需求。预计到2035年,欧洲和中国将需要超过1.5亿个充电桩和约5.4万个换电站。

报告显示,轻型车与中重型车长期电动化目标清晰。到2035年,欧洲和中国6吨以下轻型电动车的保有量将达到36%—49%,欧洲和中国6吨以上中重型电动车的保有量将达到22%—26%。在中国,受到“双碳”目标的推动,到2035年,电动轻型车和电动中重型车的新车销量渗透率预计将分别达78%和4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中国的应用场景相较欧洲更为清晰。“通常情况下,中国的轻型插混车型的电池容量更大,这意味着充电需求相较欧洲更为显著。到2035年,中国整体汽车保有量增长预计将高于欧洲。”普华永道指出。

“桩企”盈利模式单一

从市场规模来看,供需关系似乎仍呈供小于求的情况,那么为何充电桩企业仍然普遍亏损?

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内充电服务企业盈利模式较为单一,主要是赚服务费,目前行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这个行业很多人的思维是,把别人挤出去,留下来的就可以赢。因此,一些企业为了抢市场,大额给用户补贴充电服务费,甚至‘卷’出了零服务费。”

观察A股上市企业朗新集团的运营模式,会发现其旗下的“新电途”平台亦加剧了市场竞争。2023年,“新电途”充电量近40亿度,但由于度电营销补贴提升,造成了约9000万元经营亏损;今年一季度,该业务经营亏损额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不过朗新集团认为,平台型业务运营模式有成本前置特点,充电网络连接、电动汽车用户“拉新促活”都需要提前投入,因此在业务快速发展初期投入大于产出较为正常。

不过也有企业实现了盈利。A股另一家充电桩概念股特锐德的子公司特来电在2023年实现了扭亏为盈,特来电将其成功归因于技术和运营能力的持续提升。据透露,特来电优势在于与政府紧密合作和广泛布局。有机构表示,充电桩盈利关键在于高利用率和地理位置,优质地段愈发珍贵,政府资源成重要筹码。

还有业内人士评论指出,充电服务领域表面看来拥有巨大发展潜力,但实际上却蕴藏着激烈的竞争与严峻的挑战。像能链智电采用的轻资产运营模式,虽然降低了进入该行业的门槛,却也可能导致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影响力偏弱。不可否认的是,单纯依靠服务费作为生存手段的商业模式,正显现出其局限性,尤其在行业整合加速的背景下,这一问题愈发突出。

充分挖掘充电价值链

如何提升充电服务领域服务水平与盈利潜力?有评论人士指出,用户的参与是推动行业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比如,打造在用户反馈基础上的服务改进机制,能让充电服务更精准地匹配市场需求。可运用应用程序收集用户习惯,借助大数据优化充电站点布局和服务时段,探索社区共享充电等新服务模式,使用户成为新能源生态的积极参与者。同时,应探索创新商业模式,实现在不增加消费者负担的同时转型升级,包括利用智能调度系统优化充电时间分配,以及采取峰谷电价策略动态调整成本,既促进电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也让充电服务提供商开辟盈利空间。

普华永道则指出,新能源车充电价值链有六大收入来源,即:充电桩硬件、充电桩软件、场地及资产、电力供应、充电相关服务和软件增值服务。实现盈利增长,是整个生态系统面临的重要课题。

普华永道表示,相关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参与新能源车充电市场的竞争:通过各种渠道销售尽可能多的充电设备,并利用智慧营销等功能在资产生命周期内实现安装基础的获利;随着新能源车充电硬件设备推广程度的不断扩大,在已安装的设备上提高最新软件的渗透率,并关注使用情况和集成定价;通过向充电网络运营商出租场地、探索共享所有权等模式来创造收入;安装尽可能多的充电桩,并成为客户支持和硬件维护的服务商;随着市场愈加成熟,通过软件集成,从现有参与者及最终用户处获得可持续的收入分成;通过提供完整的充电解决方案,帮助土地所有者变现;确保尽可能多的站点尽力提高电力吞吐量,以降低服务成本,提升盈利水平。

本报记者 杨硕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