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智慧快餐 画之意境 像施了魔法一样 故乡的杨梅 挂念的何止是烟火气 点菜
第11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4-05-26

画之意境

周进琪

家中过道的墙上,挂着一幅用卡纸镶金边装裱,褐色雕花镜框的国画花鸟。这是我收藏的作品中,尤为喜爱的一张画,闲暇之余,常会伫立在画前,凝神注视良久。

这幅长宽各70厘米,近五平尺的画,主体部分是一棵粗壮的柳树,树下朦胧的一片绿色,衬托着树干表面凹凸起伏,显露出褶皱苍老的外表。自然横斜的枝杈上,窜出三五根充满生机的柳条;上面随风飘拂的柳叶,疏密有致地伸展于画面空间。点睛之笔在这棵老树发新芽的枝头,静静地停留着一只色彩斑斓、神采奕奕的小鸟,默默凝视着前方。这幅画构图简洁空灵,色彩清新脱俗,老树、嫩叶、小鸟,其蕴含禅意的画面,让人心中顿然产生宁静且想要在画中寻觅什么的感觉。

这幅我珍藏了三十多年的画,是由海派老画家陈舜今先生所作。那年,我站在他身旁,看着他边铺纸思考,边握笔轻轻蘸上颜料,随即纸上先后出现了苍劲的树干、流畅的枝条、飘逸的柳叶;又伏案精心绘制一只神情安然的小鸟,一气呵成;最后在右上角题款,并钤上朱文陈氏、白文舜今名章,碧柳墨乐、碧柳堂闲章完成。我们还有段对话:“您为什么只画孤独的一只鸟呢?”他微笑地答:“多了就不清静,而我喜静,故我所画花鸟画中,基本只有一只鸟。”又说:“静即寂寞,要做成一件事,就得耐得住寂寞,独处才会生智。”这番诠释,让我对这幅画独特的意境,有了更深的理解。

被誉为画坛才子的陈舜今先生七岁时拜潘天寿先生习书绘画,后又师从江寒汀、吴湖帆、谢稚柳诸位海派国画大师。1956年仅15岁的他,就在上海大新公司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他伏案丹青七十余年,沉醉宋元画中,遵循自己“师古人之心,不师古人之迹”的主张,从中汲取众家精华受用,在花鸟、山水画上有着极高造诣。在当今流派纷呈、各式人物粉墨登场的画坛,他仍固守于自身的一方净土,极少抛头露面,安然地保持着自己纯真的本色。

一幅好画,不是自然之物的翻版,而是通过巧妙的构图,融入作画者思想情感,造就独特内涵底蕴,正所谓“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境界之上,一步一重天”。陈舜今先生的这幅画,设色典雅,动静有致,耐看更可品读: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平凡,方可有大成之意。伫立在画前,有时不同的心境,我也解读出不一样的韵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