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5日 星期五
写出你认可的凡人凡事 考生忘带身份证?五分钟火速办好! 你的认可是我最大的信心
第4/5版:上海新闻 2024-06-07

你的认可是我最大的信心

已在春季高考录取的男生(右)为即将进入考场的同学送考加油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早上八时,在复旦实验中学考点外,交大附中的老师身穿喜庆的服装,手持向日葵祝愿孩子们考出好成绩 杨建正 摄

今天上午,市西中学考点,考生排队有序进入考场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高考第一天,杨浦高级中学考点外,女生和送考的老师一一击掌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本报记者 陆梓华 马丹 王蔚 易蓉 实习生 查文澜

十七八岁的人生,怎样才能赢得“认可”,勇敢前行?对未来的期许、渴望、纠结或者迷茫,需要成人世界怎样的扶助,才能厘清?

2024高考今日开考。考场之外,师长看见少年的成长,也把鼓励藏进送考的目光里。少年们想说,你的认可,是我最大的信心。

退休前手写信送“关门弟子”

今天7时刚过,晋元高级中学高三(7)班的语文老师俞泳就出门了。“女儿高考,总要送一送。”但是,她把女儿送到宜川中学考点门口后,匆匆叮嘱了几句就赶紧挥手道别,赶赴曹杨中学考点。因为,她的心里还惦记着另外一群“自己的孩子”。

8时刚过,看到俞泳出现在考场外,她的学生们都有点惊讶,但又觉得意料之中。师生相视而笑,俞泳轻轻拍了拍每一位爱徒的背脊,送上一个拥抱,让祝福和鼓励化在温暖的肢体动作之中。

今年,晋元高级中学每位高三导师为结对学生准备了一份“高考礼”,有的是定制徽章,有的是一封寄语。俞泳送给孩子的,就是一封封写给“未来的你”的信。信中文字亲切幽默,还充满了“巧思”,将收信学生的名字藏入文中。“超然:总觉得高中生的样子应该如你这般:率真、不盲从、有见地、有担当……为师祝你超然跃进,笑傲峰顶。”“子涵:你好!灵动如你,洒脱如你,乐观如你,幽默如你……望你:子当志存凌云,涵泳星河灿烂。”她还特地为孩子们定制了环保袋和笔袋,陪伴着他们一起踏上考场。“俞老师亦师亦母亦友,温柔又幽默。她带我体会到了语文学科的美,也点燃了我的职业梦想。”高三(7)班的王金尭说,他希望自己能考入师范院校,将来成为一名像俞老师一样的语文老师,带着更多的孩子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今年55岁的俞泳已经从教32年,还有一个月就要退休了。“送‘关门弟子’和送女儿高考同样重要。无论是我的教师生涯,还是弟子们的高中学习,都将画上句号,希望这个句号能画得圆满。”俞泳说,写信、送考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表达一种来自老师的感谢,“从教三十多年,难免会有职业倦怠期,但学生的爱最为纯粹,我时常被他们所感动。一个个闪光点让我思考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真正意义。”正如俞泳给学生云云的信中所写:“有句话我一直想告诉你,上课时,你情不自禁回应我的微笑,真的会让我好开心,让我觉得人生很美好。”

“小老师”立“flag”带班出征

上海市第八中学考点外,大同中学的老师们穿上了统一定制的T恤。高三(5)班班主任徐金金一米八的个头醒目。身上的T恤,则显得有点松。“哎呀,从2月份开始我瘦了40斤,之前有……200多斤!”徐老师说,一方面,他是受到了电影《热辣滚烫》的激励,觉得自己不可以再胖下去了,另一方面,这是他和同学们的约定——大家一起接受挑战,突破自己。

每周一、三、五团操,每周二、四、六拳击,一周六天,每天运动两小时,平时体育/体锻课就和班上的男生相约打篮球,是放松,也是拉近师生距离的好方式。徐金金骄傲地告诉记者,几个月坚持下来,他的成果是:4块腹肌。“当中也有很难熬的时候,教练就叫我举起一个10公斤的球,每组15次,一共8组。我觉得自己很难坚持,教练告诉我,这就是你从健身到现在身上掉下的肉,我瞬间有了成就感,又有了动力。”徐金金说,在高三冲刺时刻,同学们心中厌倦和疲乏的感觉不可避免,他总会把这段经历和同学们分享,大家相约,为了心中的目标,一起拼。

这是他从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带的第一届学生。95后老师遇到05后学生,亦师亦友。前一阵,“禁止焦虑”香蕉很流行,他会在班上放一串,30个同学每人认领一个香蕉,写上名字,看谁的先变黄,寓意“走向辉煌”;班上举办过“画鸡蛋”比赛,曾经的他肥嘟嘟坐在那里看书的形象,被同学们惟妙惟肖地画了下来。“乐之大者,善与人交”“涓涓其流,饶木葱葱”“于垒土起,更千尺进”“求诸足下,勃发足上”“星途海海,行毋茫茫”……历史等级考结束后,身为历史老师他稍微空了一点,利用闲暇时间将同学们的姓名融于八字箴言,给每个同学写了祝福,并从网上定制了刻字款木质书签。一枚书签50元,全班买下来花费也不少,但是徐金金说,这三年不仅见证了学生的成长,也见证了自己成长,值得留下一份精美的纪念。最后一次班会课上,徐金金私下问家长收集了班上同学童年照片,精心制作后制成了特殊的儿童版毕业照。

向明中学考点外,卢湾高级中学考生队伍中,一个高高大大的男生手捧小册子,利用最后一点时间再温习几遍古文。一个多月前,他因为突发疾病住进了重症监护病房,这不仅是他,也是教龄只有3年的年轻班主任茹雅敏碰到的一个坎儿。男生没想到,自己苏醒后不久,在病床边就见到了横穿了上海来看他的“小茹”。“小茹”也笑了,得知老师要来,男生特意用试卷和书本“装修”了病房,似乎想说:“老师,我还要继续奋斗”。

“之前我也去企业实习过,但是觉得还是做老师更有成就感,更快乐,特别希望成为学生的一道光。”茹雅敏说,作为一个数学老师,经常会从学生的问题中找到新的灵感,她喜欢这种“焕然一新”的感觉。由于年龄接近,女生们喜欢和她讲心事,有时讲着讲着到了深夜。她时常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她坦言,10年前,当她走上高考考场时,根本不可能想到自己会从嘉兴到上海,成为一名老师。人生有很多的变化和可能性,只要“不躺平”,青春就会回馈你很多惊喜。

高考前,她在班级门口挂了一个粽子。同学们心领神会,进进出出时不时跳一跳,讨个“高中”的好口彩。最后一节班会上,茹雅敏想放点歌鼓励一下同学们,同学们的选择有点出乎她的意料——“老师,就放一首《好运来》!”

“新中式”着装更添底气

陈女士的一对双胞胎儿子分别在上海市复旦实验中学和上海理工大学附属杨浦少云中学读书,巧合的是兄弟俩今天都在杨浦高级中学考点参加高考。“我们没有刻意培养他们互相竞争,但是两个人一起长大总会互相比较。我们很欣慰的是,两兄弟在各自的学校都成长得很好,希望他们高考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一直以来,受律师爸爸的影响,兄弟二人兴趣相似,他们都选择了文科,大学志愿是法学。

因“旗开得胜”的好寓意,旗袍是不少送考妈妈的心意。今年考场外,记者又看到了旗袍妈妈们的身影。而与以往不同,除了传统旗袍,改良中式连衣裙、提花上衣配长裙,越来越多精致多元的新中式服装也成为妈妈们的送考之选。考生入场通道中,也出现了中式身影,一个男生身着印花黑衬衫搭配马面裙裤翩翩而至。或许,以一袭新中式服装迎接高考第一门语文考试,既是以自信愉悦加身,也是以文化底气加持。

“请带着附中人的骄傲走下去吧”“无坚不摧”,复旦附中的毕业生为学弟妹们精心制作了“高考应援手幅”前来送考。“我们高考的时候,往届的学长学姐们也来为我们送考、给我们发糖果,所以我们今天来到了这里,想把这一份爱和力量传递下去。”复旦附属中学22届毕业生邓潇尧解释道。“高考其实是一个分水岭,让你看清你应该走向哪里。无论你最后到了哪里,都是命运的选择,你可以在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也可以获得自己的灿烂。我们无坚不摧!”复旦附属中学23届毕业生向知娴祝福所有高考生都能有一个光明灿烂的未来。

爷爷辈“轧闹猛”感受氛围

在市西中学考点外巧遇两位爷爷。打开话匣子的老人,对高考还蛮“神往”的呢。

69岁的倪建家早上6时就从南翔出发了,转了两辆公交车,来到了市西中学考点外,说是要到市区来“轧闹猛”看热闹。“其实我孙女也是今天高考,她是嘉一中学生,她父母订了两天的宾馆,不用我操心。”老倪说,“我是嘉二中74届毕业的,我们那时没读几年书,虽然恢复了高考,但我底子薄,而且家里也需要我出去工作挣钱,所以,我没有尝过高考的滋味。到了1999年,我儿子高考了,他也是嘉二中学生,我记得很清楚,他是自己骑的自行车去学校,然后统一坐大巴去的考点,考上了华东理工。我早就想好今天要到市区来看看高考到底是什么样子了。想想现在的孩子,读书是蛮累的,但他们的幸福是我们老一辈人所没有享受到的。”

“我的孙子在市西高考,他不跟我住一起,是他妈妈陪着来的。他们不知道我在马路对面看着。”72岁的宋老伯说,“我是普陀区长城中学毕业的,恢复高考那年,我正好在贵州插队,临时抱佛脚了几天,就去参加考试了,结果落榜了。后来我进了当地的一所商贸中专,学的是食品加工专业。从那时开始一直到我调回上海工作,一辈子都在跟食品深加工打交道。这是我人生第二次走到高考考场外,儿子高考时我正好在出差。以后我也不可能再特地跑到考场外了。孙子的成绩蛮不错的,前两天全家人在商量考什么专业,没想到小家伙说,想考与食品检测相关的专业,说爷爷是搞食品加工的,他就想搞检测,要让老百姓吃得更安全、更放心。”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