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悠哉的小蔡 上影节主题巴士发车了 电影之城  艺术之城  人民之城
第6版:文体汇 2024-06-16
电影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助力上海打造——

电影之城 艺术之城 人民之城

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历经百年,仍然领风气之先。近年来,上海电影市场领跑全国,电影票房、放映场次、观影人次、影院数量、银幕数量、座位数量等各项市场数据多年保持全国城市第一,出品了多部如《奇迹·笨小孩》《攀登者》《人生大事》《长安三万里》等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质的精品力作,斩获众多国内外重量级奖项。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落实《上海市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行动方案》,昨天下午,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上海市电影局主办,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弘扬城市精神打造电影之城 上海市电影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会在上海影城2号厅举办。

繁荣创作

“上海电影一直是这座城市的骄傲。未来我们不仅要发挥优良传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继续繁荣故事电影的创制,提供最优秀最完善的全流程服务保障,还要着力推动建设动画电影纪录电影的高地,使电影艺术触达想象真实的最远边界。”市委宣传部电影处处长刘祎呐在介绍“三年行动计划”主要内容时,慷慨而昂扬。

繁荣创作,重新擦亮“上海电影”金字招牌,是打造电影之城的重要抓手,也是奋斗目标。而关于创作,创作者最有发言权。“拍摄《酱园弄》的时候,我们在这座城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和帮助,在虹口区搭建起体量庞大却非常有真实感的外景。”《酱园弄》导演陈可辛回忆说,“拍摄的时候,《繁花》正好播出了。我们白天拍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晚上回酒店看90年代的上海,而我们活在今天的上海。这座历久弥新的城市,始终能为影视带来一份很不一样的力量,希望这种力量会推动更多电影人永葆热情地去讲每个时代的上海故事,传递每个时代的上海声音。”

提升观影

“上海拥有浓郁的电影氛围,活跃的消费市场,拥有具备高度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的影迷观众,379家影院,2247块银幕构成了电影之城的市场根基。”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会长戴运在发言中谈到,新场景、新内容不断涌现的当下,影院经营和空间创新的痛点是如何留住观众,如何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到场。“我们将系统化地打造一批主题影院和特色影院,为动漫迷、科幻迷、戏曲爱好者、艺术电影爱好者提供一个个实体的社交平台,以高黏度、高互动、高频次的影迷活动,让上海影迷成为全国最有幸福感、满足感,获得感的观众。”

时值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提出5周年,“三年行动计划”紧紧围绕“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把为人民谋幸福,让生活更美好贯彻落实到上海电影工作各方面。未来上海将探索分线、分众、分区发行,开展特色排映,支持影院差异化、特色化、个性化发展,形成多元放映格局;将持续优化惠民、惠农、惠学、惠老、惠特“五惠”放映活动,持续推进电影进农村、进校园、进军营、进展馆、进养老院、进商圈的“六进”公益放映。

融入生活

除了满足观众多样化观影需求,“三年行动计划”还着重强调,要推动电影文化深度融入城市生活。包括做强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展红色电影之旅、电影党课等文旅结合的特色观影活动,鼓励影院以电影为媒介完善特色经营,打造上海电影文化标识,不断提升市民的感受度与参与度。

上海影城、衡山、大光明、兰心、国泰、美琪,它们不仅仅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更是影迷心中的精神图腾。在2.0时代,我们该如何超越传统,将影院打造成为电影之城的符号,成为上海市民的公共文化中心,成为年轻观众的体验场、消费场?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带来了一个准备许久的回答。会上,他介绍了上影集团全新打造的FOD(Film-Oriented Destination)“电影策源地”,“在上海‘花园马路’新华路上,在上海影城的所在之地,这几天FOD的灯牌已经亮起”。FOD将集五星级影院、酒店、俱乐部于一体,打破电影、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创建沉浸式电影文化空间,“电影作为综合艺术,具备链接其他文化艺术生活的能力,我们也将汇聚全产业链资源,以新质生产力带动更多文化艺术产业发展,助力上海打造电影之城、艺术之城、人民之城”。

本报记者 孙佳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