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乐章》真的太棒了。能在上影节看到这样的宽阔、厚重、高级的片子,简直太棒了。”昨晚,影城六楼的电梯口,又遇见影迷小李,他正兴奋地跟朋友“汇报”,“怪不得影片导演能拿这届柏林电影节的最佳编剧奖,怪不得是这届上影节主竞赛单元的评委。导演真的好厉害,不仅是编剧,还自己作曲,里面的一首流行歌和一部交响曲都是他写的。如果(这部)明年电影节再展映,你一定要看。”
说“又”,是因为我们大约四个小时前,也在这个电梯口一起等过电梯。那会儿,我们刚刚在上海影城三号厅,一起看完了《星星在等我们》,这也是本届金爵奖主竞赛单元最后一部亮相的华语电影。两场间隙很短,我们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同一家咖啡馆,相视一笑,像是认识了很久的老朋友。“今天上午看了《未麻的部屋》,跟大家在一号厅一起看这片子,体验真的很特别。吃了碗面,回来二号厅看了《宠爱》,韩国新片,喜剧,但真的有被温暖治愈到,你可以看看。”热心的小李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告诉我说这个电影节他几乎泡在电影院,“今天又是四部。如果来影城的话,就争取一天多看几部,18、19日那两天都是一天看五部。跟今天一样,(每天的)五部片子类型、国家、年代、风格都不一样,有主竞赛单元的参赛片,也有经典老片,有摩洛哥、伊朗、印度等等‘小’国家的,也有陈英雄的《法式火锅》这样戛纳刚刚得奖的。一点也不觉得累。”我还没来得及问,小李便滔滔不绝地跟我分享这些电影里令他印象深刻的部分,拿着咖啡和面包再回到电梯口告别的时候,我们仍在热烈地讨论。
每天在上海影城,在上海的其他46家展映影院,我想还有许许多多“小李”。他们有的拉着行李箱,风尘仆仆而来,相信离开上海的时候,会带上满满的光影回忆。有的没有拉杆箱,却也“扎营”在影院,“杜拉斯”或者“小黄人”都能一口气看到爽。还有的只为了一部电影而来,穿着旗袍盘起头发来参加《永不消逝的电波》首映的阿姨妈妈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选MOViE MOViE影城(前滩太古里店)看《2001太空漫游》的影迷大多散场了会去隔壁库布里克书店带走一些关于导演库布里克的专属纪念。
又或者你只专情于上海影城,除了电影本身,你还能遇见很多美好。比如,这10天里的那么多场映后见面会,最多的一天排片表上带星星的足足有11场,可以与自己喜欢的影片的主创面对面交流,无疑是电影节里最具仪式感也最令人着迷的部分之一。比如,户外广场上巡游的黑猫警长、哪吒、葫芦娃,好吃好喝好玩的主题集市,能和火炬女神合影打卡的哥伦比亚影业百年纪念展和中国邮政的快闪邮局,填满了转场的那一点点闲散时光。比如,许许多多跟你一样热爱电影,热爱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小伙伴,无论是惊喜,还是赞叹,或是不解,甚至吐槽,在这里我们以电影的名义相聚。
“明天就要颁奖了,电影节就要结束了,好舍不得啊,幸好明后天我也还有很多片(要看)。”走出电梯的时候,小李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跟我道别,“再见!明天见啊,不行的话,明年见也行。”
是啊,爱电影的人,在这座光影之城,总会再遇见。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