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1日 星期日
将安全作为“全球公共产品” 调查 提升人工智能在教育场景的应用 专访  上海竞逐“模都”有优势“杀手级”应用或“现身” 治理  安全风险频被提及  “善治”共识期待“善智”回音
第4/5版: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 2024-07-06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领军科学家欧阳万里:

专访 上海竞逐“模都”有优势“杀手级”应用或“现身”

2024年,人工智能领域风起云涌,模型架构、训练数据、多模态、超长上下文、智能体发展突飞猛进。大模型的演进路在何方?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领军科学家欧阳万里教授。

欧阳万里主要负责AI for Science(科学智能)方向的研究,领衔气象预报大模型“风乌”及“风乌GHR”的研发。在专访中,欧阳万里表示,“通专融合”是建立在过去一段时间大模型研发基础上的思考和总结,是更适合我国大模型的发展路径。

走“通专融合”发展之路

Q:很多大模型研发团队纷纷提出“通专融合”的路径,这会是未来一段时间里大模型的演进方向吗?

欧阳万里:如果一直沿着通用模型的道路走下去,就会面临芯片等资源的竞争,这并不利于我们的发展。相比之下,当有了非常不错的通用模型,加上关键领域有专业能力的模型来配合,将是一条能在细分领域走得更远,更适合中国丰富应用场景的道路。

我们不止一次注意到,一个80分的基础模型,通过数据或是算法的局部加强,在专业领域里能达到120分甚至是200分的水平。大量研究机构的结果也都证实了这一点。

吸引更多尖端人才加入

Q:如何看待申城大模型发展的生态?上海在“模都”竞争中,有哪些优势?

欧阳万里:上海将人工智能作为三大先导产业之一,着力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有着非常好的基础。第一,上海有坚实的科研基础优势,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和顶尖高校,从科研基础上支撑起人工智能的进步;第二,上海有诸多头部人工智能企业聚集,他们间的彼此合作与竞争,会带动上海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第三,上海产业聚集,能够给人工智能落地赋能提供非常广阔的场景。

如果说还有提升的空间,其实也是上海一直在做的,我们希望吸引更多的尖端人才加入到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开发队伍中。

Q:大模型从“聊天工具”转变成“严肃生产力”用时很短,是不是代表一种未来AI的发展态度?

欧阳万里:人工智能本身很大的特点,就是容易做到离产业很近。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产业界,都会认为大模型是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非常重要的途径,而且大模型能够把人工智能对产业的赋能能力带到一个新的高度。

Q:大模型带来的业界所谓的“杀手级应用”,离我们还有多远?

欧阳万里:这是个很好的问题,说不定就在明天。

本报记者 郜阳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