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从白蚁说起 悬望 一代人的心和路 杨绛笔下的杨荫榆 半旧 偶得一勘误 很亮的眼睛 鞭炮声中迎黎明
第12版:夜光杯 2024-07-08

鞭炮声中迎黎明

官本信

编者按: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之际,让我们跟随上海的老党员们一起重温入党故事,回望入党初心。在党的光辉照耀下,他们用生命书写了对党的忠诚,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担当,用智慧点亮了前行的希望之光。让我们通过他们深情的叙述,感受对党的无限热爱,珍惜党的诞生地的荣光,传承伟大的建党精神,以澎湃热情和强大正能量,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壮丽篇章。

我生于1920年,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我今年104岁,大学毕业后进入江海关即现上海海关工作,并成为一名中共地下党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之际,我百感交集,想起了我参加地下工作期间那些平凡而刻骨铭心的往事。

1947年我从国立西北大学毕业,那年暑假借住在北京同学处,适逢海关招考,我报考并被录取。培训结业时已是1948年的秋季。根据个人志愿同学们分配到全国各地海关。上海是革命火种燃烧旺盛的城市,长期接受新思想洗礼的我毅然选择了江海关。在校期间,我对新生活的向往和个人表现受到同班同学肖仁寿、林培森的关注,经他们介绍认识了江海关地下中共党员潘文凤,使我和地下党有了联系。

在南京西路同益里有个海关同仁俱乐部,那是中共地下党活动较多的地方。参加活动的有我们新分配的同学,有海关中下层年轻职员,也有从赫德路(今常德路)海关总税务司署来的官员。为便于联系,我们成立了同班同学会,后来这些人大都成了工人纠察队的主要成员。有一天,肖仁寿通知我午饭后在南京路先施公司十字路口等个人。我按要求到达地点,大约一点半,有个人拍了拍我的肩膀,他说认识我,我明白党内规矩,也不打听他是谁。他带我到先施公司楼上一个咖啡馆坐下,馆内没其他人。他说以前观察过我。他问了一些学校的情况和我个人经历。我想这应该是组织对我的考察吧。新中国成立后我才知道他叫钦士业,是江海关中共地下党支部书记。

我和潘文凤、肖仁寿、林培森住在海关大楼后楼同一房间,我们在党小组长潘文凤的组织下一起过组织生活。在一次小组会上,我郑重地向潘文凤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署名“范为民”,取不为“官”要为“民”之意。档案记载1949年3月,我被批准入党。

解放军渡江战役之前的一个晚上,潘文凤召集林培森、肖仁寿和我到新闸路海关职工宿舍叶筠的房间,告知上海即将解放的消息,并下达封装传递《解放军告诫上海各界人士书》的任务。告诫书包含解放军进城后市民不准打砸抢、商家要开门营业等八项注意的内容。潘文凤拿出一叠早已油印好的告诫书和一份写有30多个海关中高级干部地址的名单。按照分工,我和林、肖三人负责将告诫书封装成筒装邮件,潘文凤负责写上收件人姓名,最后统一由潘文凤骑着单车投递到邮筒中。

告诫书发出后,在江海关中上层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也凸显了中共地下党在江海关内的实际存在,为争取和转化中上层人员的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使他们明白只有加强配合,等待接管,才是出路。

1949年春天,解放军渡江了。上海市陷于一片混乱之中,国民党反动势力更加疯狂,撕心裂肺的警车横驰马路,警笛声终日不绝于耳。为迎接上海解放,潘文凤交给我一项艰巨的任务——买鞭炮。那时买鞭炮就只有庆祝解放的目的了,如果被国民党发现自然很危险。我赶到位于迪化中路(今乌鲁木齐中路)上的鞭炮专卖店。发现周边无人,便快步走进店内买下了最大最长的一挂鞭炮,并将鞭炮藏放在篮子底部盖上布,假装若无其事地离开了店铺。1949年5月25日凌晨,海关大楼的红旗冉冉升起,一挂长长的鞭炮被点燃,清脆响亮的声音划破天空,上海终于迎来了新生。在上海解放前夜,我作为中共地下党员做了一些工作,深感自豪。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