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国君
每到夏天,我就不由得想起过去的酷暑天里,诸多竹器带给我的清凉。
那些年的夏日,寻常百姓家既无电扇,更无空调,我家的老房子又特别闷热,全家老小只能人手一把蒲扇,扇去满身热汗满屋暑气。
苦夏难熬,家里那些大小竹器成了降温“宠物”。大床上的篾席,已从青涩变得老熟,“席龄”已近二十年。在无数次的擦拭下,颜色也由淡青变成枣红,既挺括,又滑爽,还隐隐有了包浆。母亲说,这是人汗水里的盐分渗进竹篾,才使它光可鉴人,弹性十足。她用井水揩了篾席,我们姐弟三人一睡上去,顿觉背脊凉飕飕阴笃笃,舒畅极了。此时若有一根赤豆棒冰或一块西瓜在手,那真是神仙过的日子。一张旧竹榻,平时靠在墙角无人问津,一到夏天竟十分抢手。夕阳西下后,它被搬到户外,用井水揩过两遍就可当餐桌。一家人沐浴着晚风围“桌”而坐吃晚饭,显得别有情趣。之后,邻家的男孩在竹榻一头开始军棋四国大战,我们女孩就坐在另一头嗑瓜子,咬甜芦粟,看满天的星斗……一方竹榻,就是一个纳凉小天地。
我最喜欢挂在灶间的那只筷笼。当初父亲买回时,还买了一把新竹筷。新笼装新筷,有淡淡的竹香飘逸,使我从户外走进灶间,立马汗水收敛,心平气和。那时,常有卖糖粥的小贩“笃”地敲着竹筒进弄堂,三分钱一碗。那美声里的美食,引得我馋涎欲滴。但母亲舍不得买,转身去烧了一小锅绿豆汤。我灵机一动,取下筷笼洗净,将绿豆汤灌入,再用油纸扎紧笼口,放在井水里浸泡一小时取出。啜一口这“冰镇绿豆汤”,真是冰冰冷,透心凉。隔壁的发小喜欢养蝈蝈,他把一节竹筒钻出许多小孔,里面蝈蝈的叫声就更清脆悦耳。另一发小喜吹笛,每当蝈蝈“吉、吉、吉”地叫响,他就吹起笛子伴奏。邻居阿龙此刻难熬技痒,当场抖起了空竹,让虫声笛声融进空竹低沉的“嗡嗡”声,引得众邻居都来欣赏这美妙的“三重奏”,忘却了夏日里的烦躁。
平日里,家里吃剩的饭菜放进竹篮,盖上毛巾,挂在窗口通风处,第二天就不会变馊。我午睡时,放下窗口的竹帘挡住阳光,屋里就变得清凉且幽静。环视四周,有竹席、竹榻、竹躺椅、竹枕席、竹椅、竹篮、竹筷笼、竹茶叶筒、竹茶水杯……都在默默呵护我安度炎夏,使我心生感激。
下个月,我和几个驴友将自驾游去浙江,第一站我就选安吉。不为别的,就想把它看成我家众多竹器的故乡,就想置身浩瀚无边的竹海,面对年年岁岁生生不息,惠泽苍生的万千翠竹默默地、真诚地说一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