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一能)昨天,上海市-新加坡全面合作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在沪召开。同为经济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沪新两城既面临着相似的挑战,也有着各自的优势,如何能够取长补短实现共赢?多位与会嘉宾对此各抒己见。
“2016年我来上海出差,下车时出租车司机问我微信还是支付宝付车费。”劲升逻辑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黄志强告诉记者,在他看来,上海的优势在于应用场景丰富,新生事物很容易实现运用,而新加坡则拥有不少科技实力很强的企业,两者合作可谓强强联手。
劲升逻辑是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旗下的一家全球化的科技公司,致力于促进全球贸易数字化、便利化。将围绕数字身份、电子签名、贸易单证数字化等领域与上海开展深入合作,推动沪新两地贸易数字化高质量发展。黄志强告诉记者,上海与新加坡在数据合作,尤其是人工智能开发以及AI学习上的合作前景非常广泛。
在新加坡企业中心主任黄非看来,沪新两地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人工智能等领域都有开展合作的潜力,当下他较为关注的是低空经济在上海的发展应用。黄非表示,在东南亚,电动飞行器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市场前景,例如印尼这样的千岛国家,这一方式可以极大提升跨岛运输效率,这正是沪新企业可以携手合作的方向。
对于许多上海企业近年来出海进入东盟市场,黄非表示新加坡将是公司落地理想的桥头堡。今年1月新加坡企业中心与浦东新区在新举办招商会,报名人数很快就超出了计划人数,可见上海对新加坡企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