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5日 星期六
一人千面 唱尽古代女子爱恨 生命唯新鲜而可贵 传统悲剧基调晕上浪漫色彩 鳄鱼也可以是粉红色的
第12/13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2024-07-28

鳄鱼也可以是粉红色的

——在莫言话剧《鳄鱼》里看到社会百态

◆朱光

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创作的话剧《鳄鱼》日前结束在上海大剧院的演出。他在节目册扉页上表述:“如果幽默是有颜色的,这部戏里的幽默大概是紫色的。”在日前举行的研讨会上,上戏戏文系主任陈军说:“既然幽默可以是紫色的,那么剧中的鳄鱼形象可以更卡通,也许可以是粉红色的?然后慢慢再变成现在这样机械的、凶悍的样子……最后,还要让鳄鱼流几滴泪。”全场莞尔。如果剧中的鳄鱼形象是粉红色的,大概还能吸引更多美少女入场,以匹配这部荒诞派戏剧的“全覆盖”——它以魔幻、象征等不那么现实主义的手法折射了琳琅满目的现实社会。

首先,解析鳄鱼的象征意义。逃到美国的贪官单无惮(赵文瑄饰),55岁生日之际收到一份贺礼——鳄鱼。他在美国既有糟糠之妻巧玲(凯丽饰),也有同住的“小三”瘦马(邓萃雯饰),还有与瘦马有染的刘秘书(李宗雷饰)、表侄子牛布(白凯南饰)及其女友灯罩(幺红饰)围绕身边。得到鳄鱼的第一天,单无惮在家还身披龙袍——“鳄鱼又名‘鼍龙’”。他也得知鳄鱼的身量是被鱼缸“限定的”——把它装多大的鱼缸,它就长多大。投其所好的黑老板一天竟然送来一个棺材形状的鱼缸,为鳄鱼创造“成长”空间且能“讨口彩”。单无惮竟然也有几分自嘲道:“我就是鳄鱼,鳄鱼就是我。”他还时常出口成“诗”:“鳄鱼看着我的眼睛,我在鳄鱼的肚子里……”莫言赋予鳄鱼的意义,等于“欲望”,如权力这样的欲望,是要被关在笼子里的。

其次,每个人的欲望各色各样,显得如此生机勃勃、野蛮生长、互相倾轧、欲盖弥彰,但是远看起来又是如此琳琅满目、丰富多彩。按《鳄鱼》出版人曹元勇的说法:“这部书就是中国男性欲望之集大成。”贪官贪图权力、名利和女性;表侄攀附甚至陷害表舅以获得更多财富、女色;刘秘书一方面抱着老单的大腿,一方面也与老单的“小三”有染,老单知道倒也不恼怒……有意思的是,莫言也赋予了这些男性角色一些诗情与自嘲,每个人包括送鳄鱼的黑老板都随口能作打油诗,且共同嘲讽“知识分子的味道,就是老陈醋、隔夜的蒜泥加上老虎尿”。莫言也不忘调侃自己。表侄说给老单起了笔名为:“墨言,墨斗鱼的墨。”表侄女友后来不忘加一句:“一肚子黑水。”

相比之下,两位主要的女性角色则十分低微。有专家表示:“剧中几乎所有女性不仅没有社会地位和正当职业,就连母职也是不完整的。”瘦马为老单流产三四次,乃至剧中有一场戏是瘦马三个儿子的追悼会与老单生日宴同一天举办。巧玲与老单育有一子,但是染上毒瘾,最终身亡。生命抑或生育,似乎是因为与欲望的生机关联,而屡屡成为剧情转折点。例如,为了使老单掏钱,巧玲揭穿多年前让老单吃下的胎盘,是儿子的:“吃了胎盘就是欠儿子一条命。”

有人分析:“莫言在物质条件好之前的创作主题往往是饥饿。”饥饿是欲望的反面;饥饿也不时出现在《鳄鱼》中。除了胎盘象征的饥饿与生命,想象中的“烤地瓜的香味”也能弥合15年不见的老单与表侄。他俩并不认可对方人品,但是通过“烤地瓜”,回归到亲密。此前,老单为表侄能成为报社副主任打招呼,结果没成功,甚至导致表侄准备在天桥上跳下自杀,岂料此时被烤地瓜的香味攫取了所有注意力——如果不是饥饿感深入骨髓,那就是荒诞感溢出舞台。缺乏切肤乡土饥饿感的观众,时常在“是与不是”和“似与不似”之间摇摆。《鳄鱼》拓展了城市观众对于即便身处海外但是依然根植乡土的中国人的认知。对于土地的热爱、对于饥饿与欲望之间的摇摆,甚至成为老单试图自首的原因之一……

导演王可然与编剧莫言使出了浑身解数把文字“活化”为场面,且营造出一种社会百态图。舞台上的人物说着港普、残留一丝丝台湾腔的普通话、东北腔普通话以及西北口音,夹杂一点英语。演员本身也来自两岸三地。表现主义的手法也时常出现,创造出反讽的效果。例如自称并不爱国的表侄牛布,吹着荒腔走板的箫,但是与此同时有“配乐声”——《苏武牧羊》,传递的是标准的思乡之情。《秦琼卖马》是秦琼走投无路之际只能卖掉良驹换钱的故事,出现这一段戏曲之际,正是剧情急转直下,老单准备与瘦马“切割”之时。而牛布女友灯罩,表面上在做行为艺术,实则心向他国——这一点既符合行为艺术本身的艺术特点,也成为拉扯老单的一股势力。而在当前社会里,又有多少人在制造所谓的行为艺术呢?

满满当当,是专家对该剧艺术特质的共识。满满当当、热热闹闹也颇像是中国戏曲在过年时追求的气氛。我们大约此前不曾看到过这样一部被作者称之为“绝望的悲剧”的喜闹剧;我们大约今后也未必能看到这样一部猛烈针砭又会适时拐弯的200分钟的大戏——除非莫言自己决定再写一部话剧!鳄鱼也许可以是粉红色的;莫言也许可以独创出一种剧目风格。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