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养生 长夏防湿要淡补 可试“脾湿之要药” 暑热未消 秋凉尚远 花卉 紫薇 轻抚枝干全树动
第8版:新民手绘 2024-08-07

暑热未消 秋凉尚远

扫二维码 看手绘二十四节气

本报讯(记者 马丹)今日立秋,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天文历法角度里秋天的第一个节气。不过,对于申城而言,秋天还在很远处,今年更是处在“火热”的三伏天中,备受暑热炙烤,寻不到一丝清凉。其实,古语也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的说法,指的正是立秋节气里天气依然炎热的意思。

农耕时代,古人从天文历法角度创设了二十四节气,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划分四季,并以此作为适时播种、收割的季节提示。古人认为,从立秋开始,阳气渐收,万物内敛,标志着夏去秋来的季节更迭,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这样解释“立秋”: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其中,“立”是开始的意思,“秋”其实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因此,古人命名的“立秋”,本意并不是说秋天到来了,而是借物候变化表示一种天气趋势。在这个时候,庄稼会渐渐成熟,盛夏的暑气也渐渐退去,随后秋天才慢慢到来。

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会出现真实气候情况与节气名称不符的问题。“江南江北尚在暑,伏天未尽蝉犹鸣”,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还处在暑热时段。除青藏高原外,无论南北都非常容易出现高温天气。只不过,微弱的冷空气已蠢蠢欲动,或许会让酷热天气偶尔出现一点松动。在上海,立秋里的“秋”更是和气象学里的“秋天”毫无关联性——如果按照气象入秋标准,即连续5日平均温度都在22℃以下,那么,上海真正的秋天往往要比“立秋”节气迟来近2个月。立秋时节的上海,高温和雷电预警发布频次最高,其次为暴雨和大风预警,偶有台风、冰雹和大雾预警。

立秋,是中国“四时八节”之一,因此,民间有诸多习俗。立秋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生长旺盛,北方地区棉花结铃,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甘薯快速膨大;江南水稻陆续抽穗,瓜果菜蔬渐次成熟,农人们开始晾晒田间的收获物,俗称“晒秋”。湖南花垣、凤凰、泸溪等地的苗族聚居区每年此时要举行隆重的“赶秋节”。各地还有立秋吃西瓜“啃秋”的习俗,既为解暑,也为防病。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