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IC
离新学年开学只剩一周多时间了。所谓的开学综合征竟然也会悄然“转移”——从易发的孩子群体转到了家长群体,而且在部分家长人群里产生的开学综合征,表现更为多元,对孩子心理、对家庭和谐的挫败感也更强。
妈妈焦虑
家有“妈宝爸爸”
这几年每到开学,从上海到全国都会发生好几起“送错娃”的新闻,有些一年级孩子的父母连孩子究竟是上的哪个小学、小学的校门到底朝哪里开都搞不清。家住浦东的杜女士特别长了个心眼,想着开学后丈夫要独自承担起每天开车送娃的任务,早早就把孩子的校名发到了丈夫李先生的手机里,还隔三岔五地问一遍“记住了吗”“查看过导航了吗”,李先生一个劲地点头说没问题了。前天吃好晚饭,想想还是不放心的杜女士让丈夫开着车,带着她和儿子去熟悉一下上学线路,没想到还真找错了地方。原来,一向比较马虎的李先生只记住了总校的名称,却忘记了孩子进的是南校而不是北校,一字之差,距离相差小20分钟的车程。这下杜女士光火了,不停地数落丈夫“对家庭不上心”“对孩子缺乏关爱”“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弄得小两口差点要干仗。
“建议遇到这类问题的家庭要及时开个家庭会议,探讨一下‘马大哈’爸爸形成的原因,鼓励每位家庭成员展开真实的互动。”宝山区教育学院心理教研员蔡素文说,别怪有些妈妈会时常动怒,只因为家里有一个还没有长大的“妈宝爸爸”。现实生活中,有的父亲只顾忙于工作,有的专注玩手机,对孩子的琐事用心不够,觉得有妻子包办就行了。要让这部分为人父者担当起家长的角色,懂得去关心家庭里、孩子身上每天都在发生的真实情况,特别是“妈宝爸爸”,要让他们在养育孩子的同时,自己也不断地成长。
全家紧张
升学已倒计时
家住静安区的胡女士家最近有些“阴云密布”,起因是她在孩子的书房里挂了一张倒计时表,每天更换一次数字,提醒开学就要上高三的女儿离高考还有多少天。胡女士对女儿说:“这虽然只是个形式,但在这张倒计时表面前,全家都要动员起来,步调要一致,要有临战的氛围。当年我父亲在高中做教导主任时,就把高三年级的倒计时表复制到家里,正是在他的严格管理下,我从农村老家考进了上海的名牌大学。”没想到,女儿用一张放大的偶像照片覆盖住了倒计时表,胡女士发现后冲着孩子好一顿臭骂,还逼着女儿要写出一份详细的高三学习计划,每月都要有具体的刷题目标,每周还要有进度安排。再过一周就要开学了,女儿硬是拖着不写计划,还回嘴顶撞母亲“更年期发作了”。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刘雅婷老师说,“青春期与更年期的交织”,这一微妙而复杂的家庭关系不仅普遍存在,还会因高考这一重要关卡的逼近而愈发显得棘手。正值青春期的孩子正在逐渐形成独立的价值观与世界观,而家长胡女士望女成凤,在营造高考“备战”氛围时,那份固执与坚持,不经意间触动了女儿敏感的神经,让她对母亲的期望、设定的规则与限制产生了深刻的质疑与反叛,原本美好的愿景,竟悄然演变成了一场激烈的代际碰撞。希望每一位中考生、高考生的家长化身“美好的发现者”,用一双充满爱的眼睛,捕捉孩子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与他们建立基于欣赏与包容的深厚情谊,耐心倾听孩子内心深处的声音。当面对难以逾越的障碍时,不妨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以免在无谓的对抗中给孩子留下难以弥补的心理创伤。
预设情景
过度保护孩子
“没想到升初二年级后,班主任和其他几位主课老师都换人了。”直到前几天新班主任来家访,赵先生一家才知道学校对教师的人事安排进行了大调整。他认为儿子是属于那种“认老师”类型的学生,就是特别认那些“对他好”的老师,从预备年级到初一,带了两年的班主任都对他关爱有加,会随时叮嘱他在学习上要注意哪些问题。赵先生说:“前两年我逐个去语文、数学、英语和体育老师家里拜访,希望他们对孩子多加关照。事实上,孩子和这些老师都相处得很好,成绩也在稳步上升。现在整个年级集体换新教师,孩子能不能适应真是个头疼的问题。”他坦言,家长群里这几天也像是炸开了锅,很多家长都在焦虑,不知道新班主任是不是能震得住班级,担心新的数学老师是不是太年轻了,埋怨为什么学校要在学业任务加重的初二年级大面积换教师。
“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比如预设自己的孩子‘认老师’、换老师对孩子‘不利’等情景,用这样的方式处理家校关系只会换来更多的焦虑,还不如逐个去拜访老师多沟通。”上海家长服务热线家庭教育咨询师宋成锐说,进入新的年级后换教师是学校的正常办学行为,家长完全不必在孩子面前给出负面评价,相反还要为孩子减压,让他们更好地去适应新教师的新教法,提升自己在新的师生关系环境下从容成长的能力。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