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沪苏湖高铁开始联调联试 废弃物化作“花朵瀑布”传递绿色理念 更好守护城市“金名片” “新海鲟”将赋能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 浦东新区法规让“王牌”更有底气
第6版:上海新闻 2024-09-20
从“一业一证”到“非现场执法”

浦东新区法规让“王牌”更有底气

2021年,依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全票通过决定,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由此,一个新名词——浦东新区法规诞生了。

浦东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如何让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和开拓性创新得到最有力保障?一部部浦东新区法规给出回答。

“一业一证”

驱动营商环境优化

大大小小的便利店,是申城生活便利化最直观的体现,也是市场活跃度、经营便利度的晴雨表。

如今,在浦东开一家便利店,需要多长时间?“一业一证”改革前,通常需要办理5张单项许可证,法定时限95个工作日,申请材料有53份,填表要素有313项;改革后,办理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较法定时限减少95%,申请材料压减至10份、减少81%,填表要素压减至98项、减少69%。企业办证负担大幅减轻,开业效率显著提高。

事实上,“一业一证”规定实施以来,最突出的成效体现在办理时间大幅缩减。今年,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表明,受访者感受到的最大变化是“耗时更少”,占总人数比例64%以上,其次分别为“跑的次数更少”(约55%)、“需要提交的材料更简化”(约50%)、“多头填报、重复填报减少”(约40%)、“办理流程更清晰透明”(约40%)、“相关信息咨询更方便”(约10%)。同时,78%的受访者表示能够实现全程网办,约20%的受访者表示需要线下辅助办理。

未来,“一业一证”将基于企业视角重点优化线上“一表申请”模块,提高全程网办率和用户体验度,浦东新区无疑将为优化“一业一证”办理系统持续探索创新。

三年前,“一业一证”在浦东还是一张“生面孔”,如今已是众多中小企业的“好朋友”。“一业一证”作为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优化审批流程和集中审批程序,将市场主体进入特定行业所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而2021年10月1日起实施的《上海市浦东新区深化“一业一证”改革规定》本身就是一个“新纪录”——首部浦东新区法规!

迄今,“一业一证”改革坚持需求导向,再造审批管理服务流程,创新制度供给;坚持系统集成,建立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机制,落实放管结合;坚持重点突破,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助力产业发展。纵然,这项重大改革尚在完善中,恰如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但这个“首部”带来的更高效率、更优体验,显而易见!

保护“水蜜桃”

驱动创新发展活力

“知识产权”法规自2021年12月1日施行后,浦东新区成功入选“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地区”,“南汇水蜜桃”产区获准筹建为首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

其中,法规第七条创设地理标志行政处罚。法规实施一年内,“南汇水蜜桃”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者同比增加315%,专用标志的使用量达到38.9万个,线上监测各大电商平台涉嫌侵权线索同比下降57%,浦东地理标志的品牌认可度及种植企业维护品牌的自觉性明显提升。

“生物医药”法规自从2022年1月1日施行后,已经成功吸引了一批高能级企业在浦东选址入驻或加大投资。新规为浦东生物医药产业在创新能级、产业规模、产业生态、产业集群效应等四个方面的突破提供了法治保障,预计2024年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非现场执法

驱动治理效能

“非现场执法”法规自2021年12月1日施行,一年内,对于跨门经营、占道设摊、工程渣土不规范运输等5个首批非现场执法事项,共审核办理非现场执法案件7024件。

非现场执法依托“一网统管”平台,各环节实行全方位电子化、线上化,办事的时间、成本均可大为减少。过去,办理一个传统城管执法案件平均需要27天;现在,非现场执法案件从发现到审核到履行完毕,平均耗时小于4天,市容面貌持续向好,城市秩序更加规范。浦东首创的“街面秩序智能管理”模式被列入国家发改委重点推广的25项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之一。

立法,作为法治源头,正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风向标。浦东新区法规是中央赋予上海改革开放极为重要的制度工具,具有巨大的制度优势和制度潜力。

上海,世界看中国的窗口。浦东新区法规向世界昭示——未来,上海将持续优化制度供给,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推动、保障作用,让浦东这张“王牌”实施国家重大战略更有底气!

本报记者 姚丽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