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上海有能力成为全球创新网络枢纽 深化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构建更开放更成功创新生态
第2版:要闻 2024-09-23
市咨会成员和特邀嘉宾积极出谋划策

深化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构建更开放更成功创新生态

参加会议的企业代表在聆听嘉宾发言

会议茶歇时间,与会企业代表互相交流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第36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昨天在沪举行,30多位世界级商业领袖和专家汇聚一堂,为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出谋划策。以此为平台,上海也进一步释放出扩大国际科技开放合作、共享中国市场机遇的强烈信号。

保持沟通至关重要

36年前,中国改革开放不久,非常需要外国人才、资本的支持,如今上海已经取得很大的发展成就,上海市咨会这样的平台是否还有迫切性和意义?在采访中,上海市咨会前主席、S4资本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长苏铭天被问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无论上海市咨会还是其他一些平台,让中外保持定期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是这样。”苏铭天说,今年他已经到了中国三次,一次去了北京,两次来了上海,看到了中国市场呈现出的一些新情况。

“一方面,中国的许多消费者更加趋向于价值消费。另一方面,中国的企业显得更加外向,想要到国际市场上发展。”苏铭天说,就像这些消费领域的新变化一样,当世界经济力量平衡发生变化的时候,上海市咨会这样的平台的重要性就愈发凸显,尤其是在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位居全球前列的当下,“保持沟通,保持中国的参与,这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双向奔赴更好发展

利用参与上海市咨会的契机更加深入了解中国的,还有世界领先的物流企业德迅集团的全球首席执行官博思帆。上周,他提前抵达中国,一口气参访了5座中国城市,与不少中国本土企业进行了交流,深入了解业务需求。

“过去10年,德迅更关注在华外资企业的业务发展,帮助他们把产品运到中国市场并进行分销。而现在我们的侧重点已经转变为中国本土品牌,例如比亚迪、宁德时代以及一些电商企业等。”博思帆表示,这些中国企业都在表达同一个强烈愿望,那就是迈向全球化,而德迅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管理全球供应链,成为一家国际企业。“随着中国本土企业的不断成长与壮大,对于德迅的意义也愈发重要。双方将在双向奔赴中获得更好发展。”

打造更好创新生态

“非常荣幸再次回到上海,我在这里生活了6年,我把这里看作我的第二故乡。”力拓集团全球董事长鲍达民在大会上介绍,一个成功的创新生态系统需要的重要要素,包括人才密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投资者的深度和广度、监管的灵活性、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市场规模和市场接近度。AI、芯片、能源的研究需要大量投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增加研发,以及与学术机构和供应商进行更多研发合作。

上海应该如何进一步加速创新?鲍达民认为,当务之急是加强产业集群发展,要有非常积极的全球企业研发营销计划。“我们要出于好奇心推动研究,而不是基于应用推动研究。在吸引人才上,我们要有更加细致的目标,一定要找到那部分专业人才并吸引他们;要简化签证流程,吸引全球人才。”

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认为,随着创新周期缩短,更开放式的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领先科技企业希望通过合作、辅导和培训等方式,在早期就跟初创企业建立联系。上海可以通过提升城市空间规划,灵活性更好满足这些创新企业对定制办公场所日益增长的需求。“加强上海创新生态系统的首要目标应该是通过精准改革来优化初创企业的创业环境,创造条件让上海人才得以蓬勃发展。上海需要赋能创新社区的发展,建设符合新时代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创新设施和创新社区,匹配协作中心和孵化器计划,以支持创新活动。这些不同领域的专业化社区,可以申请一个社区网络平台,促进人工智能、半导体和生物医药核心产业的发展。”

西门子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博乐仁建议,利用科技公司的创新能力,建立开放的数字业务平台。两年前,西门子在上海推出了自己的开放式数字平台,如今在中国已经拥有约30万用户,超过了100多个合作伙伴,其中1/4来自上海。“我们与上海一家初创公司黑湖科技合作,帮助中小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黑湖科技已经将我们软件集成到他们的精益制造系统中,让中小企业使用,让他们的制造业更加绿色。这是大规模开展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本报记者 张钰芸 叶薇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