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5日 星期日
马路“乱停车”整治如何更有效? 百名高手一“竞”到底 “新民晚报读者日”周六与您相约中山公园 世界单台容量最大电抗器“落户”上海 十七个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标准上调30% 今年已有630多万人次逛国博 春节申遗成功
第1版:一版要闻 2024-12-05

今年已有630多万人次逛国博

“流量密码”的背后不仅是热销文创更是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文博热”方兴未艾。根据中国国家博物馆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截至11月28日,国博观众累计预约超630万人次,同比增长10%。在观展高峰的暑期,每天有近160万人预约2.6万张门票,即便是当下,每天也有近52万人预约。相关的文创也创下销售佳绩,以“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为原型设计的凤冠冰箱贴,上市四个月以来金属和木制两款销售超53万件。“淡季不淡,旺季更旺”,已经成为博物馆的常态。

大众对待博物馆的“热辣滚烫”,不仅仅是出于好奇心的驱动,更是人们对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表达。博物馆正在从文化储存和展示的传统角色,转变为文化传播和创新的前沿阵地。希腊文化部部长莉娜·门佐尼观展后感慨,“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在国博展陈得比在希腊还好。同样,正在展出的“俄宴风华——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饮食文物精品展”中,一块在俄罗斯从未有机会展出的巨幅桌布(丹麦国王赠送给沙皇的礼物)拥有独立展柜,得到全面展示。克里姆林宫博物馆馆长加加林娜观展后,表示愿意让展览在中国多展出一段时间。

当博物馆不再只停留在“古董开会”上,而是开始“玩转文化”,文化得以走进千万家。“美的多元”展览在国博开展第一天,文创就卖出了10万元。从前期的策展、展陈,到提前四五个月开始文创设计从而实现文创和展览同步上新,国博都为观众带来了互动性和沉浸感兼具的文化体验。这一切,不仅是文化供给侧的升级,更是百姓对美好生活愿景的精准回应。

在这一波“文博热”的背后,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推动力,那就是——流量经济。社交平台上“蹿红”的博物馆展品和文创产品,珍贵文物和展品的寻找攻略、逛博物馆的穿搭……各大博物馆巧妙地运用社交媒体的力量,发布展览预告、互动活动等内容,迅速积累粉丝、吸引关注。无论是网友的“打卡”分享,还是不得不限时限量供应的文创,都把博物馆的吸引力进一步放大。走进博物馆的不仅是沉浸在“历史长河”中的学者,还涌进了更多的文化消费者和潮流追随者。旺季时,一睹凤冠“芳容”的队伍最长可达数百米,有时甚至从明清展区排到了辽宋夏金元展区,造就了一幕幕“穿越千年只为来看你”的动人画面,这一现象背后,蕴藏的是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驻京记者 赵玥(本报北京今日电)

相关报道见第11版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