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社会民生问题,提出相应解决之策,模拟政协委员履职……在普陀区协商民主学生实践体验基地实践正成为青少年体验全过程人民民主、参与社会治理的新路径。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和暑假,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在实践中感悟“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深刻内涵。
打开“学习的边界”
今年暑假,曹杨第二中学5名高二学生从日常观察中延伸思考,选定了上海古镇的建设和开发作为调研主题。
从制定调研选题、设计调查问卷,到线上发布问卷、线下派发问卷,再到回收数据、分析调研结果、形成调研报告,学生们亲历了民主协商的“全链条”。
“整整一个暑假,学生们分组行动,足迹遍布上海八大古镇。”指导老师杨莹说,“他们以学生特有的视角切入,通过与相关开发单位的负责人直接对话、街头采访、数据分析,发现当前古镇普遍存在修缮不足、业态同质化严重、基础设施建设欠佳等问题。”
面对这些共性问题,学生们积极寻找解决之道,提出了兼顾保护与开发、优化古镇规划、提升游玩体验、增强宣传等多方面建议。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在成果汇报会上,团队共同展示了调研报告。
“思政教育需要多一些体验,这种全新模式打开了‘学习的边界’。”杨莹表示,“鼓励学生走出课堂、亲身参与,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担当意识。”
实践中锻炼能力
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4名高二学生撰写的《关于进一步丰富“半马苏河”文化生活的若干建议》,在项目成果展示汇报会中获得了一等奖。
这个由4名女生组成的团队,基于普陀区“半马苏河”活动种类有待丰富、参与度有待提高、大众对“半马苏河”赛事的知晓度不够高等问题,结合自己的思考与论证,提出“半马苏河JIA”项目。尤其针对学校所在的甘泉地区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现状,她们建议以“春夏秋冬”为主线,设计适合各年龄段体验的系列活动,鼓励全民参与。
通过实践,团队成员不仅学会了如何开展社会调研,更锻炼了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今年初,团队里的周芮琪同学作为青少年代表,聆听了普陀区政协会议,并代表团队在台上汇报调研成果。
“通过调研,我认识到了政协提案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重要性。”团队成员表示,在参与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不同观点,也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
致力于“成果转化”
“自去年起,普陀区政协携手教育局联合发文启动协商民主学生实践体验基地的创新项目。一方面,邀请教育界别的校长或副校长委员担任指导老师,为学生提供调研报告的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携手30家委员企业作为支持单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调研资源。”普陀区政协办公室调研科科长沈春芳介绍,“在双委员制度支持下,组织学生定期参与沉浸式实践体验,亲身感受协商民主的过程,深刻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
目前,基地已在全区6所学校开展活动,近百名学生参与并完成8篇调研报告。区政协也积极致力于“成果转化”,努力将学生们的创新想法转化为两会的大会发言、委员提案和社情民意。沈春芳透露,基地将进一步扩容,吸引更多学校、更多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加入。
本报记者 解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