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医学中心专家下沉社区坐诊、带教
北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采血窗口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房备有充足的儿科用药
本报记者 郜阳 左妍 文 徐程 摄
“大约七八年前,我带大宝去大医院儿科看病,排队最长的一次有五六个小时!我们只能先出动一个大人去挂号,快到了再把她送过去,现在想想还觉得崩溃;两年前我生了二宝,现在孩子有小毛小病,就去家门口的社区医院看,再也不用排长队了。”家住浦东新区的李女士告诉记者。
最近天气忽冷忽热,又到了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记者从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24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提供儿科诊疗服务,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一般的儿童常见病在家门口就能看。那么,应对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家长会选择在社区看吗?那里的医生能否看得好?
秋冬儿科又承压
这个季节,各大医院儿科又开始承压,也是家长开始“糟心”的时候。市民吴先生说,女儿10月份有点咳嗽,因为没发烧,也就没有太放在心上。但快一个月了,孩子咳嗽还没好,去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一查,是肺炎。市民陈先生说,孩子感冒咳嗽,一般都去附近的新华医院。现在去医院看病,基本不需要排好几个长队了,化验单可以先开掉,等结果出来后再一起给医生看,节省了不少时间。
据介绍,11月中旬以来,上海市儿童医院的门急诊量较前几个月略有上升,但较2023年同期仍有下降。目前,就诊排队时间不长,预约后的候诊时间在半小时之内。秋冬季节,主要还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相对多一些,支原体肺炎也不少。针对呼吸道感染,医生一般会给轻症患儿开口服药物,痰多喘息的就结合雾化治疗,病情较重的会留在门诊输液或住院治疗。
“近期患儿呼吸道感染主要症状为发烧、咳嗽,病毒及支原体感染都有。医院还抢救了一例暴发性心肌炎患儿,专业团队的保障,让孩子顺利康复。”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门急诊相关负责人透露,儿科最近出现了呼吸道感染就诊小高峰,每天门急诊量超过600人次,60%—70%是呼吸道患儿。为增强急救力量,及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医院门急诊每天都安排高级职称医生坐诊。
孩子生病后去哪里看?市民刘女士说,首选大医院尤其是儿科专科医院和儿科实力强的综合医院;市民杨女士则说,“就近就医,减少折腾”。
记者从仁济医院宝山分院了解到,12月2日早晨7时许,一对年轻夫妇抱着2岁的女儿冲进儿科诊室,说孩子夜间多次呕吐,起初他们不以为意,但起床时发现孩子瘫软无力,出现嗜睡症状,赶紧来医院求诊。结果,医生诊断孩子感染了诺如病毒,因多次呕吐导致脱水。经积极治疗,孩子次日复诊时已基本康复。
社区看病少排队
在位于浦东新区莲园路上的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专科医生陈晟明显忙碌了起来。中午时分,她的诊室外还有两三个孩子在等候看诊,“这几天日均患儿数有四五十人,尚未达到去年最高峰时的每天八九十人次。”
陈晟做了18年的社区儿科医生,对孩童常见病、多发病都很有经验。“冬季呼吸道感染病原主要是肺炎支原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小年龄段孩子可能出现喘息。”陈晟介绍,“只要不发展成重症肺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能有效治疗。”
中午,在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随中心副主任陈建峰走进药房。只见药架上治流感的奥司他韦、速福达等,应对支原体感染的红霉素、克拉霉素等药物一应俱全,胃肠道药物也不少。
“从规范化诊疗到药品、人员的储备,加上CT等检查设备,我们已经做好充足准备。”陈建峰表示,“轻症患儿完全可以来家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初步检查和治疗。若病情有变化,家长可持化验结果带孩子前往上级医联体医院就诊。这样做,不仅能减少排队等候时间,提升就诊体验,也可以尽可能减少人员聚集,避免交叉感染。”
在诊室外,记者遇到了刚看完病的12岁男孩乐乐,他前不久因咳嗽、发热被诊断出肺炎支原体感染。“我们邻居的孩子去年也是找陈医生看的,效果很好。这里就诊体验好,排队很快,医生也很负责。”乐乐的妈妈说。
在杨浦区定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诊室与门诊大楼分开,外墙上有可爱的涂鸦。“在附近家长中知晓度高了以后,我们今年的就诊人数已超过去年全年。”儿科医生刘兰透露,以她的观察,当前还没到呼吸道疾病就诊“最高峰”,“估计会在一两周内到来”。
她表示,当前被家长带来社区求诊的患儿,以上呼吸道感染、轻微肺炎、胃肠功能紊乱、皮肤疾病为主。当然也会遇到挑战——去年,一名患儿支原体感染后出现了耐药性,门诊用药后没有什么好转,只能立即转往上级医联体医院查耐药基因,“这在社区是无能为力的。”
刘兰介绍,除了抗生素、雾化药物和对症支持治疗的药物储备等,定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有实验室,能应对呼吸道常见病原的检测。
家长为啥会犹豫
“能不能帮我们呼吁一下?”陈晟提出,“很多家长习惯性认为孩子生病了一定要去三甲医院。事实上,对常见病、多发病,社区医生的经验是足够的,病情较轻的患儿完全可以就近诊治。”陈建峰补充道,“我们中心还有中医儿科门诊,可以提供小儿推拿等特色服务。平时,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曙光医院、上海市东方医院的专家也会定期下沉指导、带教,社区的诊疗管理服务与上级医院是同质的。”
近年来,上海持续推进社区全科医生儿科诊疗能力培训,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东西南北中”五大儿科医联体,紧密对接儿童专科医院、优势医院和区域性医疗中心等,持续提升社区儿科诊疗服务能力;同时,通过技术平移、品牌平移、服务平移,将儿科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社区,推动儿科医疗服务同质化。那么,为何不少家长的首选还是大医院儿科呢?
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表示,因儿科建设起步较晚,儿科医生较少,因此儿科门诊开设时间相对也较少。市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提供儿科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信息”显示,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基本上全天都有儿科,但社区医院儿科大多每周只开半天或一天,每天都开的很少。
“假如刚好时间凑得上,我是愿意去的。上次得乙流和支原体肺炎就是在社区医院测出来的。”家住浦东花木的龚女士告诉记者。
“如果社区医院儿科只开半天或一天,家长肯定不放心。而且,儿科门诊只有半天,错过就要等一周,那怎么等得了?”家住宝山区的朱女士说。
2岁患儿的家长朱先生告诉记者,孩子曾因高烧前往社区就诊,一看孩子年龄小、症状较重,又听说可能对某类药品过敏,医生就面露难色了。医生一“犹豫”,家长就更“犹豫”了。
一些家长认为,大医院的儿科医生经验比较丰富,处置患儿病情更有把握,社区医生经过儿科专业系统培养的较少,在治疗策略上可能与大医院不同,所以会有点不放心。比如,市民叶女士告诉记者,支原体肺炎通常以阿奇霉素治疗为主,但对阿奇霉素耐药后,再用此类药物效果不佳,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给8岁以上患儿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类药物治疗,这在社区目前还无法做到。
诊疗能力待提升
作为市人大代表,黄浦区打浦桥社区医院院长金迎曾在有关儿科能力建设的议案中提到,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发展参差不齐,基层儿科服务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在于,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设置儿科专科,考虑到职业发展,儿科医生多选择专科医院就职,社区招录存在困难,达不到设置儿科专科的条件。此外,社区全科医生的儿科诊疗能力尚嫌不足。虽然全科医生的专业包含了儿童常见病诊治,但因在社区卫生机构接触病例较少,医生信心不足。
如何持续提升儿科能力?金迎表示,首先,基层儿科能力提升的关键还需依托儿科医联体,一是选送全科医生至儿科专科医院培训,后续定期开展线上的继续教育,经考核合格后给予儿科专业加注,提升全科医生学习儿科专业的积极性。
其次,上级医疗机构儿科专家多点执业下沉社区,带教全科医生,培养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化诊疗、对儿科疑难危重症的早期识别和转诊能力。从政府层面,需要在薪资薪酬、职业晋升、人才培养等方面倾斜,推出更多优惠政策引进基层儿科人才,鼓励儿科医生到基层工作。
提升基层儿科活力,还可以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比如推广家庭式组合签约,提高家庭医生儿科服务能力;开放更多的儿科专科号源,把上级医院的专家号源优先提供给经家庭医生转诊的儿童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