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玉红)建立更加集约高效的轨道交通网,共建长江、大运河两大文化公园……在昨天举行的第七届大都市规划国际咨询会上,上海与周边13个城市共同编制的“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阶段性成果首次亮相。
一核四翼区域格局
过去一年,上海携手苏浙皖13个城市(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泰州、盐城、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舟山、宣城)开展大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共同谋划跨区域协调,共同探索地区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
“14个城市规划联动、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同提出‘一核四翼’区域格局。”参与规划编制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张尚武表示。
“一核”——围绕上海核心带动作用,推动上海与周边地区共同建设四个战略协同区域,加强区域资源要素整合,共建世界级功能网络。
“四翼”——北翼是长江口和北部地区,要加强生态保护,联动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重点产业,建设世界级河口区;西翼为环太湖地区,要加强流域生态治理,统筹区域科创资源布局,建设世界级魅力湖区;南翼是杭州湾地区,要聚焦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强化高水平开放设施和平台空间布局,共同构建杭州湾世界级开放湾区;东翼为海岸带和海洋空间,要关注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着眼于海洋能源保障等,建设世界级海洋功能区。
打造江南生态底色
“上海大都市圈”将彰显世界级生态文化资源魅力,展现“最江南”的文化软实力。
■ 打造更加江南的生态底色——统筹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布局,彰显江、海、湖、山汇聚的自然魅力,锚固“一带、六片、多廊”的安全生态格局,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发展示范区建设,联通万里绿道,打造美丽都市圈。
■ 彰显更有魅力的人文底色——塑造“上海大都市圈”区域文化联动核心,赓续历史文脉,共建“多带多群”文化联动载体,建设长江、大运河两大文化公园。
“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立体化、高效便捷的交通‘一张网’,这是世界都市圈或城市群壮大的普遍规律。”张尚武表示,轨道网、水运网、公路网“三网”互联互通是关键。
■ 轨道上的长三角——规划提出的“30—60—90”分钟轨道交通通行圈,目标是建立更加集约高效的地区轨交网,以优化空间格局和各类资源要素配置。
■ 共同建设水运网——更好发挥内河航道在区域运输中的作用,降低物流成本,大力发展航运服务,提升面向全球航运资源的组织配置能力,共建世界级港口群。
■ 完善联通公路网——支持沪甬、沪舟甬、沪嘉绍等跨湾、跨海复合通道建设,加强沪苏通、沪渝蓉、锡常泰等跨江通道的规划建设,进一步打通跨界断头路。
“作为国家战略核心承载区,规划将加强对战略地区的识别,共同营造潜力地区,加大空间储备。”张尚武说。